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人们的劳动观念逐渐淡化,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在社会中蔓延,对中小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劳动意识缺乏,动手能力差,不会劳动、轻视劳动、害怕劳动、厌恶劳动,有的甚至看不起每日辛苦劳作的父母,宁愿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祈求找到一个挣大钱的捷径,也不愿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其现状令人堪忧。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5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了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四个实施途径:一是落实好已有的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三到九年级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要明确并保证课时。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三是组织校外劳动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中轻视劳动、厌恶劳动的思想进行批驳。
              (2)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
              (3)请分别运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语言对劳动和劳动者进行赞美。
            • 2. 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阅读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财富,可以终身受益。
                  材料一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
              (1)结合材料一,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全民阅读。
                  材料二《论语》的开篇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北宋欧阳修也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大学》等经典早就告诉我们读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良好的阅读可以使我们达到这样三个目标:继承并重视文化的价值、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感。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良好的阅读达到的三个目标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3)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主题是“全民阅读”。
            • 3. “新常态”拨动国人心弦,叩开百姓幸福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
              材料一  福建省为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落实关于减轻税负等支持企业技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福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就业,调动其积极性,为企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
              (1)指出福建省引领创新发展的唯物辩证法依据,并根据材料中的措施分析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适应新常态,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
              (2)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应有哪些作为?
              材料三  有观点认为:所谓文化“新常态”主要体现在创新上,文化发展既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 “常”则代表在多元文化中必须坚持中国自己的主流价值,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朝流和文化成果,“态”代表看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3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4)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某大学建校90年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真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文化节”、“青春微电影”等活动积极秉承以“博学、至学、勤学”为主要内涵的“五五四”精神,逐渐形成了“尚诚朴、勤学问、重团结、养正气”优良学风。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积极申报参与创新性项目,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创新文化蔚然成风。多年来,志愿者帮扶活动在该校常态化、多样化,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义诊、科普宣传等活动,极大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和学校声誉,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学生实践活动对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
              (2)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科普宣传活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人据此认为“大学生是价值的创造者,帮扶对象是价值的享受者。”你是如何评价这一观点的?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
              (3)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请从其中任选两个功能,结合自己参与的实践活动说明该功能的教育意义。
            • 5.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发生的群体范围也很广泛,不同群众浪费的原因不同,特别是一些普通百姓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
              针对“舌尖上的浪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通百姓为了面子大操大办,造成浪费”的错误之处。
              材料二 2014年安徽的两会不仅延续了以往务实、高效的会风,更强调节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勤俭节约美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勤俭节约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自觉,是文明的体现,是进步的象征。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提高勤俭节约意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素有向善崇德、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做了最新概括,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但是,“老人摔倒扶不扶”却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折射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棱心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请你从价值观角度谈谈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3)联系实际,请你就学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两点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几乎波及大半个中国,雾霾天气甚至还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地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日本和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考量着党和政府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智慧。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你认为政府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谈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中,我们需要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0月11日晚7点,当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时,中国文学史注定将记录下这一盛事。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明古国,一个曾诞生过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巴金、茅盾等灿若星辰的文学巨匠的文化大国,而今,终于和诺贝尔文学奖结缘了。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称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注:魔幻现实文学是一种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虽然情节怪诞,却突显真实。)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观点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中国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 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命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等。
              表: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住房面积(m2
              2008年3140458.08.437.943.728.6
              2009年340938.59.836.54128.9
              2010年40151310.97.835.741.129.4
              2011年47310411.48.436.340.429.6
              2012年51932210.79.637.140.830.1
              (1)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让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
              材料二 一个伟大的民族当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召唤伟大的力量。从新中国成立“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每一个进程,每一步跨越,无不闪耀着民族的梦想之光、信念之火。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期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勾勒出民族复兴的梦想蓝图,必将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中国梦”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何意义?
              材料三 有人认为,“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只要“个人梦”实现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
              (3)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 10. 某省过去曾是有名的“消耗大省”,供电高峰、油品紧张、用水告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痛定思痛,该省提出了建设“绿色之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与构想。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该省已经变成了最“经济”的“经济大省”。
              请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