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10月,因创制新型抗疟药,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家的中国科学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与之相关的故事。

              在过去几十年里,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使人类在与细菌抗争中似乎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但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得到增强,甚至诞生了连最厉害的抗生素都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具有普遍性,是前进和上升,可是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对人类是极大的威胁。请问,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是不是发展,为什么?
              (2)医学家普遍认为,“超级细菌”的出现“是人类本身帮助了敌人”。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3)“超级细菌”的出现,让人们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有人认为,人类最终会败给“超级细菌”,如果让你来反驳这种观点,你会如何反驳?
              (4)屠呦呦教授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创制了抗疟新药,获得了诺贝尔奖,标志着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科研人员的信心。请你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创新的重大作用。
              (5)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有浓厚兴趣,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后所选的正是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努力学习,成绩优良。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走上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为了一个使命,执著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明精华,帮助人类渡过一劫”,这是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推选委员会写给她的颁奖词。
              屠呦呦的故事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6)有人在评论科学创新的文章中曾经写到:“在科学的征途上,伴随着具有创新精神科学家的并不是风和日丽和鸟语花香,而是冷嘲热讽和各种磨难。”请你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会是这样。
              (7)再仔细看一遍上一页的漫画,你还会发现里面蕴含着更多的哲学道理。请写出两个,并结合漫画内容做简要分析。(注意:①不能照抄前面的题目:②只做很简要的分析即可,但,不分析或者分析不正确不给分!)
            • 2.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这一颇具传统色彩的词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工匠,曾是中国数千年来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铁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艺为我们的传统生活打下底色,无数能工巧匠成就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以及长城、故宫等建筑奇迹。
              工匠精神,体现为匠人在设计、生产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工匠精神内涵十分丰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之年。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是一个技术创新,匠艺精进的过程,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时代精神、时代气质的一部分,为中国制造补上“精神之钙”。
              (1)建设“制造强国”尤其需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精神之钙”,说明“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此,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对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
              (3)结合实际,请你就如何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时代精神、时代气质的一部分提两点具体的建议?
            • 3.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材料一: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讲话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材料二: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选取“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还请来航天员王亚平,她告诉孩子们“长征”火箭的名称的寓意,讲述了航天人不忘初心、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新长征精神。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 4. 新华社2016年5月19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息引擎,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激发群众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活力,培育创新精神;国家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和谐氛围,实现创业者的自身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应怎样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 5.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信息获取更容易、更公平,可以更好地发现需求,拓展市场空间,但也让创业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使得大学生创业创新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既要扬长又要避短,走向工作岗位后一定要爱岗敬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更应该注重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提升,这是争取就业机会的关键。树立大局意识,把个人的就业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人生的价值。
              结合材料,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并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回答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 6. 52年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谈谈焦裕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 7. 材料一:2013年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创历史新高。被称为“国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了近5000人争夺一个职位的镜头。
              材料二 80后大学生小李打破传统就业观念,回到家乡农村开办土猪养殖场。他将科学养殖方式和现代管理模式与传统养殖经验结合,很快“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小李还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家乡农户,带动农户发展“观光养殖业”,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小李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和尊重,他也认为自己的就业选择非常正确。
              有人认为只要选择职业时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请从哲学生活角度,评析上述的观点。
            • 8.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69年初,屠呦呦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523项目”的课题组长,带领研究团队进行疟疾治疗新药的研究。为了使人们免受疟疾侵袭,屠呦呦和他的队友尝试了上百种中草药材,甚至亲自服药试验。她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受到启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发现了有关疟疾治疗的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
              屠呦呦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在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有人认为,疟疾治疗新方法的发现不能归功于屠呦呦一人,将奖授予屠呦呦是不公平的。屠呦呦在领奖时表示,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她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不仅是授予她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说,“通过抗疟疾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应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屠呦呦在演讲结束时引用了我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希望大家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屠呦呦获诺奖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有人认为疟疾治疗新方法的发现不能归功于屠呦呦一人,将奖授予屠呦呦是不公平的。请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请运用“文化创新”和“发展观”的相关知识,为中医药“更上一层楼”提出合理化建议。
            • 9. 目前,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市场细胞和民间潜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成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新引擎。
              材料一  文化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某地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攻关、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标准化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四项行动;组织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文化科技企业培育、文化数字化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文化科技人才集聚等试点性六大工程。重点支持数字、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与仿真、新型显示、新型广电传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重大文化科技攻关项目。同时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材料二  2015年,“创客”(创新创业者)第一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创客”本意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热衷于个性化的创造, 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新名词背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却已经浸润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推动“双创”(创业、创新),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李克强总理还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创客”、“双创”、“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等词语会成为流行语的原因?
              材料三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今年两会上,习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新华网网民“乐天派”表示,“创业带动创新,编织‘小我’梦想的同时,也在实现大时代的希望。”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3)结合材料三,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的“草根”创业梦想?
            • 10. 校园,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学习的田园,成长的乐园,精神的家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学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如图1是某同学研究校园文化时尝试画出的示意图。

              (1)据图,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以“如何推动校园文化发展”为主题,写一则120字左右的短论。
              校园板报反映师生的精神面貌。图2是某班同学制作的元旦板报的局部。
              (2)请你帮他们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名称,补充完成设计(诗词、名言警句、成语谚语等均可),并从人生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对板报主题加以简要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