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之后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
                  材料一  中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中S国文化自信,树立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亨”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城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亨”发展。
              (3)请你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结合本地方城市发展实际,为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两条具体措施。(要求写出选择的一个或两个理念,并提出与所选理念相对应的具体措施。)
            • 2.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扬契约精神发展市场经济】
              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文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
              (1)结合材料,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普法宣传建设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
              (2)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立法要求的合理性。
            • 3.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为了让宪法精神真正走进公民的心中,在首个宪法日来临之际,漳州各地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寒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如普法情景剧、宪法知识讲座、灯谜竟猜、文艺演出等。
              (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漳州各地上述做法的现实意义。
            • 4. 十二届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刘某代表人民利益认真履职。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她踊跃发言,建言献策,认真审议、表决有关工作报告。履职两年来。她先后提出了降低城市保障性住房申请标准、打破社保流动中的壁垒等建议,提交了修改《工会法》第五十二条、《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议案,均得到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闭会期间,她到工厂、社区等地调研走访,倾听农民工的诉求,努力当好农民工的代言人,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1)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职的。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代表人民利益认真履职?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5月14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
              (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国外求学、旅游或经商,他们往往会感受到当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甚至冲突。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应该怎么样处理好这种文化差异甚至冲突?
            • 6.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表达。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材料二: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如“撞人不逃”倾其所有医治对方的“仁义哥”“被撞不赖”反为对方找工作的“厚道翁”“洪水中救人”不顾家的“锤子哥”……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平凡人物的善行小事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树立了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的榜样。
              (1)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阐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人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
              (3)作为即将毕业的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的文化发展、文艺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文化的创新力不足,商业功利主义气息太浓,把文化、文艺只当作赚钱的产品来做,真正体现文化、文艺的正能量和接地气的作品太少……“接地气”成为国际文化竞争态势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词。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一档“现象级”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热捧。该档节目既有亲子关系、儿童成长,父亲责任等天下普适性关注点,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同时还创新地采用了国外的“真人秀”形式,通过星爸萌娃常人化的表现,让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完全沉下心来,在慢节奏的节目中细细品味浓浓亲情。真诚、独特、接地气、适合全家观看也是该节目成功的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
              (3)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的主体角度论述如何才能“接地气”。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2013年我国新注册登记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情况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描述如图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鼓励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某市政府为破解难题,通过委托近8000名驻村干部向重点帮扶的2571个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群众问计求策,虚心向群众问计、真心为群众解难。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该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措施的理由,并概括其历史观的依据。
              材料三  当前中国改革的已进入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越发展,就越要开放。我们将继续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包容并蓄,走同其他国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3)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对“中国越发展,就越要开放”的观点加以论证。
              (4)唯有改革才能发展。据此,有人认为:“只有彻底改革,采用别国的发展理念和经验,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焕发生机活力。”请从辩证否定的角度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 9. 近段时期,在中国上空飘荡着一个温暖的词汇:梦想。在“汉语盘点2012”中,“梦”最终脱颖而出,列年度国内字第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承载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的自尊、自强与自豪,也包含着一个爱好和平、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国家需要梦想,梦想凝聚民族力量;个人需要梦想,梦想引领人生航船。“中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亿万个你我的小梦想,汇聚成国家的大梦想,民族的大梦想。“中国梦”,我们的梦想,值得每个人为之追逐,需要每个人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从经济和哲学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道理。
              (2)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追逐和实现“中国梦”对当代国际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
              (3)某班准备开展“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人生梦想”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 10. 食品,事关百姓身心健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2010年底,四川省绿色食品近年发展情况(摘自2011年5月2日《四川日报》)
              企业总数产品总数比“十五”末增长2010年总常量2010年销售总额2010年出口总额国家龙头企业
              227家999个109%187.1万吨145.71亿元55829.8万元14家
              四川省在发展绿色食品中,坚持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立足点,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面向市场抓好营销,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价值,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实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志管理”,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全面强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生产档案、包装标识、质量检测等全程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四川在发展绿色食品中,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的必要性。
              材料二:2011年9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说:
              绿色食品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代表,公信力是绿色食品品牌的灵魂,是品牌农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四川省坚持把维护品牌公信力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率先在绿色食品系统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对存在严重违规的企业,一律纳入“黑名革”管理。纳入“黑名单”的企业产品一律报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取缔其绿色食品资格,并永不再受理其申报绿色食品。目前,四川省已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格局,并成为四川省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分析说明,四川省绿色食品企业应怎样维护公信力这一绿色食品品牌的灵魂。
              材料三:“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安全问题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运用市场经济法制性特征的知识分析,应怎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