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悲剧为什么不断在法国上演?当地时间2015年1月7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于巴黎的总部遭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2人死亡。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此前屡次刊发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争议漫画,触怒穆斯林而引发的。更大悲剧再次上演,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9点左右,在法国巴黎市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此后,法国本土和科西嘉岛进入紧急状态。世界各国纷纷谴责伊斯兰国极端恐怖袭击之时,但追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与法国近年来有些地区出现排斥伊斯兰等文化心态不无关系。因此,有专家得出这样结论:“有什么样的文化心态,就会酿成什么样的文化冲突。”
              请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知识评析该专家观点。
            • 2. 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014年教师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材料中习总书记的思想进行阐释。
              (2)将传统文化普及传承到青少年中,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请综合运用所学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谈谈国家应该如何作为?
              (3)如果设计“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方案,请根据本校校情,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完成下表:
              本校主要校情活动主题活动主要内容和形式文化生活依据
            • 3. 某校学生就当前中学生阅读状况在全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阅读类别占年总阅读量比重
              应试教辅类54%
              休闲娱乐类32%
              经典名著类7%
              暴力色情类3%
              党报党刊类2%
              其他2%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报党刊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渠道。在中学生中却对此发出了不同声音:
              甲同学认为,党报枯燥乏味、严肃呆板,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乙同学认为,党报能让我们了解社情民意、世风人情,把握社会主流意识……
              (1)结合表格内容,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审视当前中学生阅读现状。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以“党报助我成长”为话题,对甲、乙同学观点作综合评析。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 5.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发生的群体范围也很广泛,不同群众浪费的原因不同,特别是一些普通百姓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
              针对“舌尖上的浪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通百姓为了面子大操大办,造成浪费”的错误之处。
              材料二 2014年安徽的两会不仅延续了以往务实、高效的会风,更强调节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勤俭节约美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勤俭节约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自觉,是文明的体现,是进步的象征。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提高勤俭节约意识。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好歌曲》是灿星制作团队联手推出的原创音乐真人秀节目,由《中国好声音》的原班人马打造。节目自主研发新节目模式,首次聚焦原创作品,让音乐创作人成为主角,为华语乐坛输送新生代创作力量,重塑音乐生命与原创精神。
              金磊认为,对于音乐产业来讲,原创力是它的发展源头,原创力量不足,产业必将疲软。“好歌曲”的推出,或许会改变主流音乐圈的收歌机制。比起靠人脉邀歌、靠名气写歌,“好歌曲”既能提供更新颖多元的作品,还能提高人们对音乐创作者的认知度。这些作品大多数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相比对人的挑肥拣瘦,对歌曲的挑三拣四才能让观众的审美,由人转到歌曲本身,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材料二:霍尊,1990年9月18日出生于上海,满族,2012年东方卫视真人秀节目《声动亚洲》亚洲赛区三强。2014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原创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第一季冠军。他擅长钢琴,擅长创作,他立志做“全亚洲最温柔最治愈的男声”。
              霍尊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对于网友质疑终极投票的大逆袭,霍尊是靠着父亲、歌手火风才反败为胜,霍尊很淡然,他笑着告诉记者,“爸爸(火风)在我拿了冠军后告诉我, 儿子,你要首先感谢那些质疑你、批评你的人,有了他们的督促,你才能成长得最快。 ”对于成名的光环,霍尊同样很淡然,他感谢所有支持他的歌迷还有一路上对起成长提供指导的老师,包括他的父母。他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不急着去捞金、走穴,他更愿意称自己是“音乐人”,“会很快出我的唱片,音乐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他表示将不断努力,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问题: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材料一给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有什么启示?
              (2)结合材料二,阐述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午马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引发公众关注与热议。
              材料一  家风又指门风,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诗礼传家为中国最基本家风。在当代中国,家风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
              家风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材料二  针对央视家风的调查,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现点和看法。
              网友甲:家风就是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家风不在嘴上,家风在行动上。
              网友乙:家风是一个小家庭或者大家庭所尊循或崇尚的风气和品质。家风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
              网友丙:弘扬家风,人格爱国第一,人无品格,行之不远。
              网友丁:“家风正,则国正”。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
              ( 1 )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并从思想道德建设角度为公民传承和弘扬家风提出两条建议。
              ( 2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对网友观点的认识。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2月18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未成年人必须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的缘由。
                  材料二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创设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 9.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二  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率
                         项目
                 地区
              2011年城镇化率(%)与2010年相比上升的百分点
              东部地区61.01.1
              中部地区47.01.7
              西部地区43.01.6
              (1)指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年提高0.8个百分点,可扩大消费约1.2万亿元:城镇化需要兴建更多的公共基础设施,国家为城镇化投入的基本设施建设资金将高达40万元从。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今年,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建设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做法的合理性。
              材料三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出现了土地荒、空巢老人增多、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等问题,这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3)针对我国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应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忙活了一年又到了这一天,再远的路程咱也回家过个年,奔波了一年又到了这一天,再大的风雪咱也回家过个年,家中有老爸等咱的心,家中有老妈盼咱的眼,家中有为咱烫热的酒,家中有为咱烧好的饭……”一首《回家过年》唱进了无数游子的内心。
              回家过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过年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厚重情结,就像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尤其对于身在异乡的游子。许多在外的游子们听从心的呼唤,回乡过新春佳节,在家乡体会到了浓浓的乡情和年味。
              在“箫鼓追随春社近”的北京,“鸿灯糕兆”、京八件、坛子肉等各款“年味”礼盒纷纷亮相,其中的许多样式在北京市场已经消失了50余年。今年上市的“京八件”礼盒充分尊重老北京的民俗,八种口味、八种造型,红花绿底、纸绳捆扎,同时还增加了环保型的内托,方便消费者。
                  材料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央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人们不再被吃不完的酒宴、送不完的年礼而困扰,而是有更多时间聊天叙情、走亲访友。在喜庆年俗和环境质量的纠结中,不少人自觉调整了过年方式。市民燃放爆竹减少,多城市取消烟火晚会。从政府到社会,不变的是浓浓年味,迎来的是新风拂面:更务实的作风、更环保的民俗、更节俭的消费、更温情的相聚。对今年春节有人总结为:遏浪费:“年年有余”到“一扫而光”的改观;转作风:公车“私奔”到公权约束的转变;倡环保:“鞭炮狂响”到“美丽无声”的取舍;易年俗:“年味外包”到“传统回归”的纠结。
                  材料三:春节前后快递业运力不足让电商“歇菜”、顾客抱怨、快递员无奈。每到长假,很多电商陷入了销量大、运力小的困境,快递业陷入了“逢节成灾”的怪圈。为此,快递公司多措并举,缓解困境:增加雇佣本地员工,减少临时工来稳定快递员队伍;在节日期间提高快递员岗位津贴;增加“自取点”的数量等。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道理。
              (3)快递业为破解“逢节成灾”怪圈的措施体现了什么方法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