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导致的收入畸高场面,进一步打破身份歧视,落实同工同酬,让更多人“敢花钱、花得起钱”。
              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敢花钱、花得起钱”。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全面实现的五年,我国正从“加快发展速度”走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既包括经济转型,也包括社会转型。
              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目前,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违法实行优惠政策、垄断经营等情况依然存在;市场主体违反法律不讲诚信、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尚未根除……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
              材料二  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主要目标在于破除原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制度层面消除人为的不平等,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发展能力,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保持社会活力,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推进社会转型的依据。
            • 3.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指出,促进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肯公平昀主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材料二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 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办法(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
              (1)运用我国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中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
              (2)运用“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的知识,分析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的依据。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贫因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
                  材料二  W县是当地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该县推行精准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在“扶真贫”“真扶贫”中取得实效。
              措施(一)设立23个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主动、按需、免费、上门提供衣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500余人次。
              措施(二)探索设立“惠农创业贷”,对有能力有意愿开展特色农业等生产经营的低收入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的贴息贷款。
              措施(三)引导贫困村根据实际成立扶贫资金互助会,对低收入农户进行赠股,使其享有有偿使用互助资金及取得分红等权益。
              措施(四)积极引入专业公司,整体包装经营旅游特色村。利用农民闲置房屋等资源,发展度假村落、民宿民居等项目,让村民共享美丽经济红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该县扶贫措施的合理性。
            • 5. 材料一:初一学生小陈与父母到超市购物,因一时疏忽,没有将背包寄存,带入了超市。为此,超市保安将小陈带到办公室,对小陈的背包及身体进行了搜查。事后小陈打电话报警。
                  材料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初一(3)班呈现出同学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貌:小杨同学是刚从农村转学来的新同学,家里条件比较差,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老家亲戚给的旧衣服,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送来了衣服、文具,小杨心理暖暖的;小亮同学数学成绩好,解题能力强,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成绩差的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小徐同学身体强壮,经常与瘦小的同学一起出行;小佳同学的父母是镇政府干部,但他最要好的同学却是父母在工厂打工的小兰。
              (1)运用《自尊自信》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对我们维护人格尊严有何启示?
              (2)由材料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这一结论的?(友情提示:请按下列例式回答,引用某材料,体现了 ……)
              (3)运用《敬人者  人恒敬之》的相关知识,材料三对我们学会尊重别人有何启示?
            • 6.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材料一  法治新常态,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习近平同志对《决定》所作的说明在谈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时强调:“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材料二  经济新常态特点之一,是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消费需求看,我国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模仿性排浪式消费,指消费没有创新,热点比较集中),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
              基础作用。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怎样理解“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模仿性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企业应该如何适应这一经济新常态?
            • 7. 一个国家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支撑。2014年,我国相关部门调查取证发现,美国高通公司实施了多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典型的是高通公司对我国企业进行专利许可时拒绝提供专利清单,收取过期专利许可费,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为此,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公司开出60.88亿元的巨额罚单。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发改委对美国高通公司开出巨额罚单的合理性。
              (2)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做才能减少和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 8.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运用政治常识简答: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领导”?
              (2)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党“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的原因。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
              材料一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年12月15日,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结果公布,18年前因为流氓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的呼格吉勒图改判无罪。对于这个结果,专家认为,认定呼格吉勒图无罪,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实事求是、疑罪从无的法制精神,在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倡导依法治国这样大的背景下,人民法院坚守法制的精神,本着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精神,依法作出改判,充分体现了我们人民司法为人民,彰显了司法公正的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司法机关应怎样发挥作用,助推法治中国的实现。
              材料二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这也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企业将面临着一个更严格的环保执法环境。由于新《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加大了处罚力度,政府、企业等应该做好以下心理准备。一是原本企业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来的,政府难免会对企业开一些“方便”之门,企业必须“断奶”;二是原本地方政府大包大揽,但新《环保法》规定了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如果违法一并追究责任;三是技术准备,企业时不时出现超标排放,理由是治污设施检修或损坏而临时停工等,按照新《环保法》要求,只要不达标排放就严惩,因此“该技术改造的就技术改造”、“该上环保设备的就赶快上设备”;四是对于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环保法》还规定公众有举报违法企业等权利。
              (2)结合材料二,请从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的角度,分析新《环保法》的实施对其有何意义。
            • 10. 依法治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摘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时间历程及意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巩固新生政权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4年第一步宪法颁布,奠定依法治国的基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
              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1)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特点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的历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