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统计列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1978年

              343.4元

              133.6元

              57.5%

              67.7%

              2002年

              7702.8元

              2475.6元

              37.7%

              46.2%

              2015年

              31195元

              11422元

               36.0%

              37.7%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然而我国目前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等待脱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要把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引导人们以俭养德、以俭修身,使节俭节约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

              (1)结合材料一,请就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经济生活依据。




              (2)根据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评析观点“节俭是好事,消费是坏事”。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足,天下安,为促进粮食安全,保障有效供给,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材料一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玉米、小麦、稻谷库存量创历史最高纪录。我国农业出现了粮食增产、进口量增加和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现象。进口农产品被大量消费,自己增产却存进了仓库,我国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此2017年粮食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材料二 会议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农业“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丰富。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国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鼓励企业向加工、物流、码头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种子研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领域投资,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秩序。把“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放在重要位置,保障粮食安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2017年粮食工作主线、目标和导向的合理性,并据此就如何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 3.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普及,健康消费成为当下我国居民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从百姓早起排队体检,到网络在线预约体检;从跑步打球,到专业的健身塑形;从便捷的健康仪器,到轻便的“互联网+”可穿戴式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健康产品、健康服务从无到有。健康消费日趋多样,健康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健康消费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与市场发展空间不协调的是,健康消费市场存在产品数量少、品质低、假冒伪劣、不法经营等问题。为此相关部门简化健康服务企业的审批、登记手续,将社会资本举办的健康机构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补助范围,加快健康产业立法进程,以法律形式规范健康产业的生产、销售、宣传、服务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不法行为,增强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安全感,确保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健康消费对我国居民的积极影响。 (2) 结合材料,说明政府是如何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健康消费的。
            • 4.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

                经济(新经济捎新的经济形态,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

              【材料一】新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没时间去逛街,可以在网上买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银行卡上的结余,可以随时转到理财账户;约朋友吃饭时,查查哪里有特色餐馆,有没有团购;要出行时,刷一眼地图看看路上堵不堵,然后再通过手机软件叫一辆专车来接你;按按手机可以网络挂号,省去了排队的烦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新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的积极影响。




                 面向海洋,中国人意气风发;拥抱海洋,中国人昂首阔步;捍卫海洋,中国人坚如磐石。

              【材料二】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工程装备、海水利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是航运大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海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和平台;中国是造船大国,造船工业综合实力保持世界领先,为提高我国综合工业水平和海上运输、海洋矿产、海洋渔业、海上旅游、航海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是如何利用海洋助推经济发展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型期。

              【材料三】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过去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从需求侧方面推动经济发展,但这几年供给端出了问题: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老百姓需求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却难以满足,致使大量国内消费需求转向海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抓手,是补齐民生短板、改善百姓消费的突破口。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我国当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材料二中M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

              材料一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打造铁路文化精品力作。2007年,中国开启第一列高速列车,2014年底“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宣布合并,以其强劲的科技实力成为中国高铁建设的主力,全球“高铁旗舰”,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超2万公里,到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的商业运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掀起了人们对高铁沿线的旅游热潮,带动了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对汽车客运和航空客运产生了重大冲击,使得汽车客运和航空客运必须通过提供服务质量等途径来争取客户。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中国高铁不断发展的原因。 

              答题行数:8行。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要让文化有性格:一是要传承,不忌本,把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再来,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文化最强音。”

              (2) 结合材料,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信?

              答题行数:5行。

            • 7.
            • 8.

              第十一次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开幕辞《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5点主张:一,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二,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不断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采取切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五,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公认的0.6“危险线”。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等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1)如何解读“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的经济意义?



              (2)为促进世界包容性发展,特别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 9.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 10. 31、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形式,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预计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GDP增长338亿元。进一步释放我国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潜力,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着力点。

              (1)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我国培育和发展信息消费的经济生活依据。(6分)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信息消费潜力。(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