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2~2015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材料二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1) 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M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 2.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G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表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投资率/%

              42.9

              44.8

              46.9

              50.4

              消费率/%

              51.6

              50.2

              48.6

              45.7

              注:据有关资料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可新增GDP 106.12亿元,而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只新增GDP 100.02亿元)

              材料二 近年G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表

              年份

              生产总值

              增幅/%

              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

              实际增幅/%

              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实

              际增幅/%

              农村占全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

              的比重/%

              2012

              11.8

              7.7

              5.0

              38.1

              2013

              11.6

              8.2

              5.9

              36.8

              2014

              13.4

              10.4

              8.3

              35.4

              2015

              15.2

              10.1

              7.3

              33.8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3)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 3.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阶段演化。
              材料一: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为绝对贫困,60%-50%为温饱型,50%-40%为小康型,40%-30%为富裕型)
              (1)观察材料一,图1和图2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如果你是一位生产经营者,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你打算怎样创新经营以适应人们消费观念的新变化?
              材料二:西方有句谚语形象说明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该由上帝管的由上帝管,该由凯撒管的由凯撒管”。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垄断现象、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应该拿出三张清单(图3),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说明政府落实“三张清单”对我国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相关产业依托大数据等技术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众筹”、“余额宝”、“滴滴打车服务”等网络新业态的出现,有利于营造创新环境、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对传统金融业、出租车服务行业等产生冲击。面对新形势,能否以“决策新常态”应对“网络新业态”,考验着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4)结合材料,依据《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应以怎样的“决策新常态”应对互联网创新发展趋势?
            • 4.

               2009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S县县中高三(1)班学生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通过上网、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到如下资料,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资料一:江苏沿海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南接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连中西部和新亚欧大陆桥,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东邻东北亚,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明显,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和江苏省的一片经济洼地。2005年沿海三市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沿海地区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只有广东的1/6,山东的1/5,浙江的1/4。

              (1)试析江苏沿海开发升格为“国家战略”的经济依据。

              资料二:S县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农业县,为策应沿海开发,县里制定了发展规划草案。其发展思路的要点主要有:“筑巢引凤”,把改变县城的县容县貌和多圈地增加工业园区作为重中之重,以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错位发展,根据本县独特特点,发挥特色优势,打响生态品牌,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增长的沿海开发之路。

              (2)S县决定请专家对规划草案进行论证,请你参与该活动并对其开发思路进行哲学论证。

              资料三:S县不但是革命老区,而且历史上名人辈出,盐文化发达,滩涂、湿地等自然文化资源独特。

              (3)请你就如何发挥文化在沿海开发中的拉动作用,提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并阐明其文化价值。

               

               

               

               

               

               

               

               

               

            • 5.

              (1)材料:推动经济发展,要求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此,2015年S省新增四项民生工程:新增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新增山区库区农村住房财政拨付保险试点项目; 新增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增纳入民生工程。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S省四项民生工程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2)材料: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的制作者创新思路,克服文化灌输与道德规训的“积弊”,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文化的痛点,用人同情感凸显文学之美,用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诉求,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

              但也有网友对这些节目提出了批评:有网友指出,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势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还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尽说些漂亮而无营养价值的话”,或者吐槽其把“备课材料”念出来。网友们的不同评价,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健康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如何用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任务推动健康发展】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其中战略任务主要包括:普及健康生活,强调个人健康责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优化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发展健康产业,支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2)请指出健康中国的战略任务蕴含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行为彰显人文之美】

              “健康中国”既大又小,在每个人的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青年当先行。

              (3)请从三个不同模块指出青年学生如何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全面影响,也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表3为2013~2016年我国网络购物发展情况。

              表3

              年份

               

              网购用户

              (亿)

              网购交易额

              (万亿)

              网购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农村网购交易额

              (亿)

              2013

              3.02

              1.86

              8.04

              1513

              2014

              3.61

              2.9

              10.7

              1817

              2015

              4.13

              8

              12.9

              3530

              2016

              4.6

              50

              148

              6475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注: (1)近年来网购消费需求从最初单纯追求低价逐渐过渡为对价格、品牌及服务的要求;同时因海外商品品质和正品保障,海外网购消费发展迅速。

               (2)农村电商促进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受国家政策扶持,农村电商成 为零售电商市场新增长点。
              材料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也悄 然带来难以预料的安全风险。网络攻击、信息泄露、谣言诈骗等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极 大干扰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甚至威胁国家政权安 全。为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不断净 化网络环境、筑牢网络安全防护线,创造亿万民众共同的安全家园。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企业如何满足网购消费需求变化的要求。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认识。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材料一:从首批提出生态省建设,到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发展与保护并重,既一丝不苟守护生态“红线”,更想方设法激活生态“红利”,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经过多年的实战探索,福建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呈现系统性、制度化、常态化的格局。在利益协调上强调共享与多赢。在监督机制上抓住“关键少数”。福建每年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与各地党政“一把手”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强化“党政同责”。此间正在召开的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材料二: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到打造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再到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生态文明建设大潮涌动,战鼓催人。2016年11月4日,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既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科技竞争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16年12月5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是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是以“创新、协调、雉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生态环保领域的战略安排,是实现生态文明领域改革、补齐全面小康环境短板的有效途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阐述福建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去作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