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意指侧重于“供给”。在外需求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侧重需求逐步转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材料二: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引导企业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快产品服务升级;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维护良好信誉,提高市场占有率。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角度,指出把供给和需求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着力点的理论依据。
              (2)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居民消费的新变化?
            • 2. 回望2014年,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价格改革首当其冲,2014年我国陆续开放了电信业务、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等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更加灵敏的价格机制,为吸引社会资本,打破垄断,特别是加快放开电力、电信等垄断性竞争性环节奠定基础。
                 材料二  2014年,我国发动改革攻坚战,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不断扩围,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电信业先后被纳入试点范围,对服务业定向减税,对“三农”、小微企业定向降准;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新农保城居保并轨,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材料三   2014年我国制度化法治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一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审议;一起起冤假错案得以纠正,“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禁止刑讯逼供”等司法理念得到贯彻实施;政府等带头自我革命,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为什么价格改革要首当其冲,并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国家所采取的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评论材料三中相关举措。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回望2014年,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价格改革首当其冲,2014年我国陆续开放了电信业务、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等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更加灵敏的价格机制,为吸引社会资本,打破垄断,特别是加快放开电力、电信等垄断性竞争性环节奠定基础。
                  材料二  2014年,我国发动改革攻坚战,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不断扩围,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电信业先后被纳入试点范围,对服务业定向减税,对“三农”、小微企业定向降准;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新农保城居保并轨,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材料三   2014年我国制度化法治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一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审议;一起起冤假错案得以纠正,“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禁止刑讯逼供”等司法理念得到贯彻实施;政府等带头自我革命,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为什么价格改革要首当其冲,并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国家所采取的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评论材料三中相关举措。
            • 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如图 2008-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及老龄化比例

              注: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
              表2中国老龄人口医疗费用支出和部分服务需求情况
              年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比重(%)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万)
              2008年0.761370
              2010年1.111530
              2020年7.02100
              材料二  国务院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展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服务项目,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要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的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再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的重要性。
              (3)结合材料二,说明解决“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如何履行其职能。
            •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1年以来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

              注:2008年以来,受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投资贡献率平均约23%,消费贡献率约75%。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就需要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请概括表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有关举措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政策的正确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