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追求,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将“共享”这种美好愿望变成现实。
              材料: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 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消费成为人们的新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邹城市依托百里邹东、清新田园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以“邹东深呼吸”为同一品牌,整合邹东山区独居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推出峄山桃花节、老龙湾梨园春赏花节、踏青大束百里骑行、看庄土豆节、张庄樱花采摘节、中心镇万亩杏园采摘节等系列体验活动、着力打造山野乐园、石屋山乡、水上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吃农家饭、住农家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材料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邹城特色资源逐步被开发利用,从民俗文化、土特产品到乡村的饮食习俗,都在换发生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游客喜爱的香城长红枣、张庄牛心杮、石墙薄皮核桃、北宿瓦屋香椿芽、看庄猪牙皂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呱呱鸭、双孢菇、黄金梨等被授予山东省名牌农产品。2015年邹城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数近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乡村旅游?
              (2)结合材料二,谈谈发展乡村旅游有哪些意义。
            • 3. (2016秋•双流县校级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2015年我国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注: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长8.9%。
              材料二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通过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等方式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7.18%以上,努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定型的、成熟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真正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实现“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上述目标。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项目
              年份
              GDP增长速度(%)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亿元)
              2010年10.4538277063
              2011年9.3587058687
              2012年7.76300510240
              2013年7.76760211906
              2014年7.47231313312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 2015年,H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常用行政权力,从2500多项削减到1474项,削减幅度达41%,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 “乘法”;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再次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积极推动消费维权便利化、智慧化、规范化、社会化;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生保障领域……该政府正以新作为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回答H市政府的一系列新作为所体现的道理。
            • 5.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论述: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和平正义方向前进,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
              注:①发展新动力,指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活和释放有效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需求升级与供给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激发发展新动能。
              ②社会公平正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即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力,伸张正义。
              要求:
              (1)围绕论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 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6.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一

              1978年与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
              1978年2014年
              贫困发生率(%)97.57.2
              贫困人口(亿)7.70.7
              注: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贫困人口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
              材料二
              根据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敢承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H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道理。
              (3)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H市的扶贫工作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 7. 材料一:   

              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2012年是10.4%,2013年1季度是9.3%,2013年1-2季度是9.2%,2013年1-3季度是9.6%。
              材料二:2013年12月20日召开的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江苏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2014年江苏将努力优化收入结构,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增长。
              (1)根据材料一有关数据,请在A和B两条折线中选出准确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折线。
              (2)结合材料,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增长。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 -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 5%;某些垄断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是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 0%)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仅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材料二:消除贫困、要现共国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13亿中国人包括贫困人口全面小康是一个紧迫的历史人物。2015年10月16日,桂林市委,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会议要求,答应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旅游业为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桂林经济水平提升;对有劳动能力,缺技术、缺资金的,克通过完善低保、医保等措施实施助“兜底”;对贫困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财政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桂林市是如何实现扶贫脱贫策略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