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材料二: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人口红利优势将逐渐消失。同时,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持续的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和矛盾,劳动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为了减缓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
              材料三:有关人士表示,全面放开二孩要落地,恐怕至少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第1关:中共中央的决定;第2关: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第3关:各地实施方案报批;第4关: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
              (1)结合材料一,探究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的认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意义。
              (3)材料三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有30年的历史。2013年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但该政策并未有效遏制青少年人口减少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消费需求、经济发展、人口安全等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就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展开一系列课题研究,经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建议。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适时调整的认识。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计划生育公开信》到2015年,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5年。“只生一个好”的独生子女政策对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改善民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当前,中国的人口形势已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生育率过低、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银发浪潮”扑面而来,中国式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人士指出,传统观念仍然期待家庭养老,需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子女要积极承担养老责任。“百德孝为先”,我国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诸多关乎孝道的经典名句。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今天我们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3)有人说:“如今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家庭走向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可行,为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请对此观点做出评析。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中国未来五年有三个规律不容忽视:“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十三五规划》95次谈及“发展”,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十字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动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角度,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四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专家指出,从党中央公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到全面实施还需一个过程,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二孩者仍属违法,地方政府可按规定进行处罚。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释该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性变化,党和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表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70.1%69.8%69.2%67.6%67.0%
              总量(单位:万人)9405194072937279195491583
              据测算,全面放二开孩后,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新一轮“人口红利”形成,其对中国GDP潜在增速的贡献将由0.066%逐渐上升至1.72%.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1200-1600亿。短期内,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拉动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中期来看,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改变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速度,房地产等许多行业将最终效益。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时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明确在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奖励保障等配套制度作了调整完善。并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修正案》,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全面放开二孩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中所发挥的作用。
            • 6.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注: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就标志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已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64%个国家人均GNP超过3000美元,我国在2003年只有980多美元。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快速增长,但出生率的下降,使婴幼儿与青少年的消费市场缩小,经济发展面临消费需求不足,老龄化日趋严重,挑战产业结构调整能力。计划生育也过快地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用工荒问题凸显,劳动力老龄化影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进而影响生产率水平,降低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材料三  调整生育政策,被视为是顺应民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根据党的建议,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明确“全面二孩”政策的新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和“劳动与就业”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知识,谈谈制定“全面二孩”政策过程中体现的道理。
            • 7.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注: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就标志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在进入
              老龄化时,人均GNP已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64%个国家人均GNP超过3000美元,我国在2003年只有980多美元。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快速增长,但出生率的下降,使婴幼儿与青少年的消费市场缩小,经济发展面临消费需求不足,老龄化日趋严重,挑战产业结构调整能力。计划生育也过快地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用工荒问题凸显,劳动力老龄化影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进而影响生产率水平,降低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材料三  调整生育政策,被视为是顺应民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根据党的建议,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明确“全面二孩”政策的新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和“劳动与就业”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知识,谈谈制定“全面二孩”政策过程中体现的道理。
            •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红利,而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这给社会带来了持续的养老和医疗、适龄劳动人口的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等压力和矛盾。2015年12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全面两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请结合材料,运用你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意义?
            • 9. 材料一     我国人口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注:随着我国低端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以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我国农民工等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出现了较快增长。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现下降趋势。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与此同时,很多专家认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不再是数量红利,而是人口素质红利。全面放开二孩,核心问题不在于人口总量,而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劳动力素质方面下功夫。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描述2010年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针对这一人口发展趋势,企业生产经营应采取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分析“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意义。
            • 10.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专家预测符合这一条件的家庭大致只有200万左右),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2)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提升我国人口素质提出合理的建议。
              (3)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孩”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