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2006—2011年上半年我国城乡文化消费统计图表

              材料二  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过低的经济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8分)
            • 2. 分析说明题
              近年来,随着汽车生产规模的扩大,汽车价格一路走低,再加上人们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汽车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中。截至2011年底,忻州市家庭汽车拥有量已达16.18万辆,净增2.3万辆,比2010年增长17.2%。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市家庭汽车拥有量增加的原因。
            • 3. 2009年3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详细披露了具体补贴标准,标志着汽车摩托车下乡在全国正式启动。根据《实施方案》,3月1日至12月31日,农民报废三轮车和低速货车并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具体标准是“按换购轻型载货车或微型客车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单价5万元以上的,每
              辆定额补贴5000元。同时,对报废三轮汽车每辆定额补贴2000元,报废低速货车每辆定额补贴3000元”。 同家电下乡一样,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省级财政负担20%。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务院推出“汽车下乡”政策的经济学依据。(8分)
            • 4. 材料一: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下列图表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新疆的一些经济指标。
               
               
               
               
               
               

              注:2010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4元,比2006年增长49.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2%,比2006年降低0.7个百分点。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指出所获得信息之间的经济联系。(13分)
              材料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长期以来各民族同胞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生产劳动、共同创造财富,书写美好生活、结下深厚感情。2011年9月1日,由举办了19年的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升格成的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亚博会上,19个对口援疆省市企业与新疆签约金额达1136.7亿元,为推动新疆进一步发展搭建黄金桥。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得材料一中的经济成绩的原因。(8分)
            • 5. 材料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用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开拓老年人消费品市场。
              材料二 :能源资源要素成本长期被低估,而资源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在强化。我国能源价格长期在低位运行,与国际能源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极不相符,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三:我们要坚持内外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力,有效释放国内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可持续增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分析开拓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能源价格改革的理论依据。(8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扩大内需。(6分)
            • 6. “隧道穿越,大桥飞架”,沪崇长江通道工程已于2009年底正式通车。驾车从浦东五号沟出发,至崇明陈家镇只需30分钟。
                  崇明开发总体规划到2020年将建设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功能定位如图, 根据图示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从建设“生态岛区”的战略考虑,崇明岛可大力发展的产业是什么?(2分)
              (2)请简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5分)
            • 7.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材料一: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材料二:美国缺少文化产业的传统资源,但他们却善于从其它民族的历史
              和故事中取材,如右图所示,“熊猫”和“功夫”这两个100%的中国元素,
              被好莱坞梦工厂包装成《功夫熊猫》,为其赢得数亿美元票房收入。现在
              他们又对孙悟空产生了兴趣,准备把这个形象搬上荧幕。其他国家或民族
              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美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商业的包装,使
              美国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宣扬了美国的价值观。
                  材料三: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文化产业创造的财富已大大超过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2.75%。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一国占了43%,我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为此,我国适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二中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何借鉴?(4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我国如何发展文化产业?(6分)
            • 8. 2009年1月,某市政府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等8类人员共67万人发放消费券,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消费券可在400多家商家使用,不但能抵用同等面额的现金,还可以享受程度不同的让利折扣。     
              此外,各地还出现了其他形式的消费券。“混用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和企业让利,但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一定的现金混用。如游客每花40元现金,可以使用10元旅游消费券。“让利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企业让利,也与现金按一定比例消费。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对我国经济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治标不治本,有局限性。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被称为“内需”。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出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矛盾远未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欧元区和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从国内看,土地、能源、资源、环保等要素价格已经进入了上升期,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环境趋紧,发展难度加大。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积极应对国际经贸变革的外在要求,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促进贸易平衡。在外贸出口方面,在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高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参与能力,更加注重从接受既定规则向更多地主动参与制订规则转变;全方位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用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说明扩大内需能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上存在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措施,稳定发展对外贸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09年3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详细披露了具体补贴标准,标志着汽车摩托车下乡在全国正式启动。根据《实施方案》,3月1日至12月31日,农民报废三轮车和低速货车并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具体标准是“按换购轻型载货车或微型客车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单价5万元以上的,每辆定额补贴5000元。同时,对报废三轮汽车每辆定额补贴2000元,报废低速货车每辆定额补贴3000元”。 同家电下乡一样,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省级财政负担20%。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务院推出“汽车下乡”政策的经济学依据。(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