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 2.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扶贫会议中提出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并分析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 3.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当前,我国还存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就业和收入差距等方面的社会发发展问题,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尚不协调。

               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如何促进社会发展。

            •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但根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 是当前大多数手中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力不足,占全国人口2/3以上的农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更大胆地花钱?

            • 5.

              材料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仅有企业,还有广大劳动者。应届大学生毕业,原本的就业情况就不容乐观,加上金融风暴的影响就等于是雪上加霜。一方面,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这些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削减了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两重压力”对于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相当现实而又棘手的。

              材料二:当前我国“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并存,“两难”问题困扰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应如何做?

            • 6.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一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大力培养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

              二是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的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是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

              五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于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举措体现了哪些经济生活道理?

            • 7.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不会允许物价上涨得不到遏制。李克强总理指出,控制物价上涨关键是要采取四方面的措施:第一,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也就是要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第二,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第三,要搞好流通,特别是要减少流通环节;第四,要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材料二 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

              2015年“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指标比较

              经济指标

              “互联网+”产业

              传统产业

              成本费用刺利润(%)

              8.11

              5.95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9.07

              15.03

              实际税率

              15

              30

              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

              30

              5

              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增长率(%)

              10

              4

              注:据相关部门统计,“互联网+”产业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材料三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在向“网络强国”迈进中,除了加强技术自主创新之外,还要“三管齐下”——坚持依法治国、加强互联网环境治理、大力提升网民素质。注重“三管齐下”,为推进中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保驾护航。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的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发展“互联网+”产业的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三管齐下”,推进中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