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根据图一数据,推测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上述变化对扩大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说明理由。(4分)
            • 2. (13分)就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同学们常常议论的话题。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在劳动就业问题上,作为劳动者个人应当怎样做?(5分)
              (2)请就图中四位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进行简要评析。(8分)
            • 3. 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 以下是北京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做什么工作都可以
              材料二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怀揣着全新的生活理念和绚丽的青春梦想,在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打拼着。但他们的“寻梦”历程并不顺畅,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子女入学等现实与梦想之间的一道道鸿沟阻拦着他们前进的脚步。
              ⑴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实现就业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并简要评析三位同学的就业观念。(6分)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发展问题。(8分)
               
            • 4. 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下列国家采取的措施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富将发挥重要作用。请比照表中的示例,将这些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6分)
              采取的措施
              经济生活依据
              从生产、供应、流通等环节稳定消费品价格
              示例:消费水平受物价影响,稳定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①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②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支出

               
            • 5.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项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  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6分)
            • 6.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览表

              材料二: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8分)
            • 7. 背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某校高二(11)班的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劳动和就业”知识时,针对党和政府提出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生。
              他们首先对某社区居民下岗事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注:他们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人没活干,可修脚技师、缝纫工却后继无人;有的企业需要的某种高级技师出万元月薪都难聘到;有些大学生非国有单位不去、非管理岗位不去,脏、累、重活不干。
              (1)上述同学调查、了解到的信息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如果你是研究小组成员,请你就如何促进劳动者就业与再就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2分)
               
            • 8. (12分)材料一:下图是2007年与2008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数据比较图。
              注:①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而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②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发达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荒”。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行业,在国际上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 产生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悖论。
              (1)简要说明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4分)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悖论辩对策。
               
            • 9.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注:2008年9月以来,影响美国多时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直击美国金融体系的金融危机,并逐步扩大为国际金融危机。

              材料2: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东企业今年对主要市场出口多呈放缓迹象,广东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关闭、停产、歇业、转移的中小企业数量增加,企业亏损面达25%。随着企业的关闭、停产,广东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材料3:广东省财政已明确安排10亿元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注资10亿元设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安排2亿元帮助企业扩大出口。从2008年起的3年内,广东省财政每年投入1.8亿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⑴材料1、2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

              ⑵运用有关财政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3。

              ⑶从政府和个人的角度,谈谈如何应对材料中的问题。

            • 10.

              “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

              (1)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哪些要求?

              (2)李斌事迹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反响,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树立正确人才观”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请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