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以来,中国铁路走出去捷报频传,李克强总理在中国铁路总公司考察时指出,高铁等中国装备走向国际市场对提升我国对外合作水平、优化外贸结构意义重大,反过来会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在“走出去”过程中,政府要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办事手续,积极推动高铁大项目国际合作。为此,有关部门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

              材料二: 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没有制造业的强力支撑,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实现从落后追赶型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我国把握住了国际分工深化和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借助劳动力和资源的低成本优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我国开始告别劳动力几近无限供给的时代,新增劳动力减少,人口成本上升,使长期依靠“人口红利”维系的“低成本扩张”的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优势进一步削弱。并且从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看,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低端加工组装环节,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指出:我国低技术含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尽管拥有较高的占有率,但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则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

              (2)谈及中国高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有人认为:只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高铁就能真正实现全面走出去。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评析。

              (3)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的制造业应该如何应对新形势?

            • 2. 为了决策民主、科学、利民,公民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关于听证会制度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关心老百姓在政府决策中的分量。关于这个问题,有以下三种观点。
              观点一:消费者代表人微言轻,政府在决策时根本不会考虑他们的意见。
              观点二: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都应采纳,否则听证会就是走过场。
              观点三:政府会考虑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至于采纳多少,还要考虑多种因素。
              问: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运用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知识,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