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年农民张某一家年收人2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人为15200元,人股村办企 业分红收人为4000元,农闲时打零工收人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人800 元。材料中张某一家的收人分配方式分别是(  )
              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人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人股村办企业分红收人属于按个体劳动者 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③打零工收人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 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2. 我们要坚持内外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力,有效释放国内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可持续增长。
              (1)分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扩大消费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扩大内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表中的材料,对应写出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3.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必须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处理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材料二:近年来,文化援疆、人才援疆等活动就是突出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人才工作暨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座谈会于2011年8月28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大力培养开发适应新疆发展需要的人才,吸引疆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到新疆创新创业,努力建立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人才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处理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开展人才援疆活动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吸引疆外人才到新疆创新创业出谋划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让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温家宝总理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都要求政府(  )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整顿分配秩序,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C.完善劳动力市场,保障完全就业
              D.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获得高收入工作
            • 5.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 6. 文化产业是知识、设计、策划、个人心智的创意创新产业,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提倡知识产权参股文化产业,将有力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参股文化产业
              [     ]

              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②符合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③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2009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将全面实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以劳动者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作为工资标准。国有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坚持优绩优酬,重点向做出突出成绩的劳动者倾斜。这体现了
              [     ]

              A、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原则
              C、效率优先原则
              D、公平优先原则
            • 8. “一生清贫为环卫,只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我国环卫工人当前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写照。为改变“清贫”与“清白”间的不匹配状态,需要
              [     ]

              A、完善就业机制,改变就业观念
              B、完善分配制度,注重社会公平
              C、健全金融体制,拓宽投资渠道
              D、健全财政政策,加强税收调节
            •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广东居民幸福指数(GNH)比较


              注:①2007-2009年广东GDP年均增长率近11.4%。②国民幸福指数(GNH)是一个综合指标。是将幸福指数细分为生活舒适感、工作幸福感和政治和谐感三个水平,然后加工综合得到的。
              材料二:2007-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幸福指数存在差异。珠三角地区居民的平均幸福指数最高。而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居民的幸福感相差不大,且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比低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高,工作幸福感对生活舒适感有正面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2011年1月6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提出《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0-2015)》。全会确立了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并提出了“十二五”唯民生福祉不唯GDP这一要求。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分配理论知识,谈谈广东省应如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

              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②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投入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