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0%,城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算,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4年的0.469。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高,表明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1)描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对于上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如何解决?

            •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客观上形成了四大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这些差距有些方面在日益缩小,但整体上仍保持放大的趋势。

              根据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

               材料一 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承包农户不经营自己承包地的情况越来越多。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简称“三权”)分置并行,深化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二 意见指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示范引导,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要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认“三权”权利主体,明确权利归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完善“三权分置”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试点,在此基础上完善法律制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深化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 4.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接力赛”在各地展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内容。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5.

              材料一: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图

              材料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应把握两个关键词:一是“小康”,这是对发展水平的要求;二是“全面”,这是指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是对这两个关键词之间逻辑关系的高度概括和生动阐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缩小收入差距,使全体人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 6.

              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高达2.47亿,占总人口的18%。一直到2025年,我国流动人口将超过3亿,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但是在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他们依然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坚持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缩小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 7.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至今的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为1:2.56,其后随着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到1983年,这一数据将至1:1.82;20世纪九十年代初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变化不大,但到了1999年,随着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并引领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这一数据明显攀升。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农村居民为7919元二者之比为3.1倍。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达0.47。

              材料二,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关系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加强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材料一、二中存在的问题提建议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材料二:《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但目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提高农民消费预期。                                             

              (1)试概括图表中的信息,并揭示图表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如何挖掘农村消费的潜力?

            • 9.

              28、2011年,13亿人民感受着两会传递的下一站幸福:民富国强。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历史性地提出“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降低经济增速预期指标,提升居民收入预期指标”。一降一升之间,意味着中国将从追求“国强”迈向更加追求“民富”,实现“国民共富”的最重要期许。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怎样由“国强”向“民富”转变,实现“国民共富”的最重要期许。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的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要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⑴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上述政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到2014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8亿人。但是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据居世界首位。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促进了更多科技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⑵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国家如何提高人才的积极性提出三点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