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1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提高。这表明

              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②只有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③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 2.

              《中国财经报》载文指出,经济和财政是相辅相成的,财政来自于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财政的增加,财政的增加反过来又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建设。

              “财政的增加反过来又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建设。”有人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看法。(10分)

               

            • 3. 江苏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至2010年11月底,全省700多万60岁以上农民均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60元。这表明,财政
              A.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D.能够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枝一叶总关情”。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党和政
                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材料一
                                        
                材料二
                    家大业大更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使财政支出的账本更透明,切实把钱花到实处、
                花出效益。“三公”经费是财政预算公开中最受群众关注的内容.去年,中央政府
              及各部委公开了“三公”经费的决算和预算,地方省市也按照中央政府和部委的做
                法进行了公开,今年,我国县级以上政府拟定期公开“三公”经费。(注:“三公”
              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图与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十一五”
                期间我国增加民生支出的原因。(8分)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理由。(8分)
            • 5. 我国政府肩负着宏观调控的重任,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常会打出“组合拳”。下列政策、措施最有可能成为“组合拳”的是                                                      
                A.增加税收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提高存贷款利率
              B.紧缩性财政政策      降低税率             提高存贷款利率    
              C.减少国债发行规模    降低存贷款利率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D.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加货币发行量       降低存贷款利率 
            • 6. 根据图表和材料解读政策(10分)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根据世行提供的资料,如果按照世行向联合国推荐的标准,从1981年到2008年,中国的扶贫人口减少了6.76亿;前两年世行发表过一个研究报告,指出过去25年全球减贫成绩的70%左右来自于中国。)
              问题: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解读上面的图表和材料。
            • 7. 材料一:2008—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八情况
              年份
              2008
              2009
              2010
              财政收入(万亿元)
              6.1
              6.8
              8.3
              GDP(万亿元)
              30.07
              33.53
              39.79
                  注: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力地支持了扩大内需,促进了经济发展。
              材料二: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和各地财政部门切实加强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努力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抗震救灾等重点支出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截至7月底,已累计下达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预算7478亿元,重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由于财政支出合理,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现象的出现。
              (1)依据材料一,描述表格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12分)
            • 8. 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公布的《医疗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重要工作安排》提出,今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计划新增800亿财政支出。回答21---22题
              21.上述财政支出属于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D.债务支出
              22.根据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定,2011年我国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A.缩小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减小国债发行规模
            • 9. 2011年1-9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1292.18亿元,同比增长27.4%。前三个季度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32.4%、25.2%和22.6%。其中9月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8.7%,比1-8月累计增速回落了9.6个百分点。关于税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对税收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B.只要是中国公民都必须交税
                  C.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政府日常开支
                  D.有国必有税,税收是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
            • 10.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财政安排的重点,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1年年中央预算用于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方面的支出达到九千多亿元。 这主要说明财政 
              ①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财政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③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④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