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营改增全面推开后,2016年全年我国减税将达6000亿元。近年我国结合宏观经济调控与社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如对低碳经济减税、对高技术产品减税、增值税转型、停征利息税、降低股市交易印花税、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营业税改增值税等等,“减税让利”在放水养鱼、涵养财源等方面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财政资金投入的绩效。增加的财政投入,主要用来弥补社会政策和民生的短板,还用在了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方面。这些做法,都是在为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增长,务实牢固的基础、储备强劲的动能。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国家所采取的举措是如何发挥财政作用的。

            • 2.

              2016年,我国财政支出主要用于以下领域:教育方面,继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农业方面,继续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试点;生态环保方面,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奖补资金,推动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促进供求平衡,推动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的作用。

            • 3.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公布,并接受全国人大代表审查和批准。

              材料:今年财政赤字率继续维持在3%的高位,财政赤字规模达到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优先用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各级财政安排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0%以上,特别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支出占的比重约为40%,比上年提高了将近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将进一步调整水利专项资金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加大对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支持力度。

              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 4.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为此政府在今后的发展中药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做好就业的指导和培训、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解决大学生就业,不仅对于改善国家人力资源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三、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营改增政策性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等影响,2016年第四季度财政收入形势依然严峻。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第四季度要积极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进一步减税降费,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同时,要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短板和基础设施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等。

              (1)依据材料一,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民生问题?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政府该做些什么?

              (3)结合材料三,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说明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所采取的措施的合理性。

            • 5. 2017年,要切实发挥财政政作用。

              材料一: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应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和债券发行规模,充分发挥财政促进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壮大的重要功能。

              材料二:要适度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支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停车设施、充电设施等建设,加快启动“十三五”重大工程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协同发展;

              材料三:要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居民收入增长,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加快推进城乡医保整合和异地结算落地,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

              (1)上述材料如何体现我国财政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三,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分析我国财政发挥上述作用的依据。

            • 6.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通过“拉弗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本届政府从当前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把营改增等减税措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棋局的重要一招。据统计,2016年营改增试点以来,累计减税超过47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17元;第三产业投资规模明显扩大;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主业剥离出来后,更加专注于提供专门化服务。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阿瑟·拉弗的理论,在下图中用曲线画出政府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并指出税率超过一定限度后政府税收收入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营改增”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积极意义。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问题。

                 材料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我们要立下愚公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二:某地区精准扶贫所需财政资金相对充裕。该地区精准扶贫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M元(财政能够满足M元的合理支出需求),实际财政只投入N元(M大于N);该地区农民家庭成员上学和看病等民生需要开支m元(财政有能力给予适当补助),农民实际只能支出n元(m大于n)。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扶贫开发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找出该地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说明财政应如何发挥作用予以解决?

            • 8.

              几年来,初享“互联网+三农”战略红利的干部群众深刻感受到了农村宽带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完善“互联网+三农”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应如何发挥财政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 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影响全球气候治理。材料:2016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健全价格、财税等政策,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定价要体现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差异,体现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研发示范等给予支持;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完善节能环保、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采取上述经济政策引导企业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我国自1978年以来。一直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和积极的扶贫政策: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东、中、西比例为14.3%︰35%︰50%;实现2020年国家提出的脱贫目标,我国需要每年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

                 材料二根据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w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敢承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1)描述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w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是如何发挥财政作用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