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追求,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将“共享”这种美好愿望变成现实。
                  材料一“共享”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动力源泉。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将“共享”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
                  材料二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人人“共享发展”理念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急、收入差距、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材料二: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实施。建议和纲要起草过程中,面向社会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
              (1)结合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和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我国政府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出谋划策。
              (2)分析材料二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就是“有异于旧质”。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成为热词,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不同的新阶段,呈现出了新常态。
              材料一  我国经济新常态与“旧常态”对比,出现了以下变化:
              变化一:速度之变(如图)

              (注: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7%左右。)
              变化二:结构之变
              2014年与2013年对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变化三:引擎(动力)之变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
              (注:要素驱动是指主要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如说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来获取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
              材料二   在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的同时,政治也进入了新常态。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时指出: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他严肃又不失活泼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6分);针对“变化二”,结合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应当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整。
              (2)结合材料二,简述政府“有权不可任性”的政治意义。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9-2013年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对比

              材料二:江苏省政府加快推进城乡发展规划、资源要素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把改革创新贯穿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各个环节,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上着手拆除城乡分割的樊篱,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不断提高。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配套改革等。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一所体现的信息,分析材料二中江苏省政府有关举措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北省2013年提出,到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比2010年翻一番,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湖北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武汉市“一城独大”,其经济影响很难覆盖到全省各地,尤其是鄂西北、鄂西南地区。而肩负着辐射带动鄂西南和鄂西北发展重任的宜昌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还比较不足,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有人说,湖北经济武汉是鸟头,宜昌和襄阳是鸟的两翼,这只大鸟究竟能飞多高,一定意义上更取决于两翼的力量。二是科技优势“应优不优”。湖北作为科教大省,拥有12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开发机构、132万研发人员,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居全国前列、中部之首,然而科教转化经济的效率低,产业衔接应用不够,产学研深度结合机制有待突破。科教优势仍然停留在要素优势阶段,未能直接体现为生产力。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县城经济总量偏小,缺乏强县支撑;产业层次偏低,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带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县域群众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如何通过促进“两翼”经济发展,带动湖北经济的腾飞。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从政府职能和原则角度谈谈如何解决我省科技资源在转化生产力中“应优不优”问题。
            • 6.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布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破 4 万亿美元大关,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73%仍由外资企业生产,其余均为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1)概括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带二路”战略将是推动我国经济走,出结构 调整阵痛的强大动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途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促进商贸物流等新型业态发展;吸引国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构建辐射东、中、西的产业发展空 间布局;促进沿途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居民创业、就业,拉动内需;加强国家及区域经贸合作,开 拓出口市场、资源能源投资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价值。
              材料三: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 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头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 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 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 7. 材料一  作为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湖南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沙周边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化后,开始寻求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通过已经建成的信息系统,公司不仅实现了茶园管理、生产、物流的信息化,还可以将所有的生产信息提供给遍布世界各地的客户,供他们进行查询。
                 材料二  要好气氛还是要好空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但是,过年燃放鞭炮也是不可割舍的民俗。对此,社会上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放鞭炮是过春节重要的文化符号,已传承千年,说明它在中国民间有巨大的生命力,想马上淘汰掉,不是那么容易。”第二种是,“燃放烟花爆竹,在过去放开有其合理性,现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在这种新情况下,特大型、大型城市应首倡禁放烟花爆竹。”
              (1)结合材料说明如何用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2-2011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1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指标(2002-2011)
              项     目2002年2011年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10.3947.2
              中央国有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10.3285.37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率(%)206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702218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4756977
              --资料来源: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1)简述材料一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中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依然存在;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矛盾依然凸显;环境保护压力大,空气质量普遍较差等。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继续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为此,党强调必须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着力“促消费”。
              (3)结合材料三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为什么要强调必须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着力“促消费”。
            • 9.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目前,国际上被认可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总量的标志性比例为70%。
              材料二    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
              消费47.5%
              资本形成总额53.2%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0.7%
              注:在正常的情况下,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应该是60%以上,不少发达国家在70%左右。
              材料三

              (1)请你分别分析三则材料蕴涵的经济信息。
              (2)请你针对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问题,说明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结合材料三中的有关信息,请你为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提出三点建议。
            • 10. 微博全称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获取、分享的平台。给予使用者简便的阅读体验和自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扩展性能。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以“微博伴我行”为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微博之福】
              通过调查同学们了解到:截至2011年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8500家,在便于问计于民的同时,也便于普通网民微博问政或者微博督政,形成良性互动。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务微博兴起的原因;并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如何通过微博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微博之痛】
              哪里有眼球,哪里就有商机。随着微博的火热催生了微博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方式。可通过活动营销、植入式广告、客户服务的新平台、品牌宣传等形式开展。我们在看到微博催生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利用微博发布虚假广告、虚假信息、传播谣言、传播“绯闻轶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请运用《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微博营销的发展?
              【微博之路】
              在新浪几个访问量较多的政务微博调查中,同学们发现政务微博在地域分布上,经济发达地区走在前列。个别地区的政务微博在内容上着力点仍然是政府“以我为主”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发布信息,而不是与网民互动;更多的是网民获得信息服务的平台,而不是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
              (3)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政务微博的发展提两条建议,并说说哲学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