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政策支柱。其中“微观政策要活”提到: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要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
              材料二:2015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中说到,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亚太在这方面要走在世界前面,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要提高亚太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可采取的政策措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的合理性。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材料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而且满足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材料二:近日,北京市交管部门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指出该公司推出的“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使用私家车违法运营,且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予以保障。而法律专家则认为“法无禁止即可为”,监管部门应转变思路,创新管理方式,不应用原有的出租车管理办法来约束互联网约租车服务,同时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填补这一空白领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规范互联网约租车服务,并说明应怎样规范互联网约租车服务。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1月10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牲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増强经济持续増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増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材料二:“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管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应该如何作为。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
              材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
              材料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经济”覆盖面广、内涵丰富,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是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也包括工业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第一产业中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具体实施五大政策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发展“新经济”对三大产业的重要意义。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推动农村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材料一: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农业现代化是近三年农村发展的主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5%,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1亿多;反腐深入基层,打击村官腐败,查处一系列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行为,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通过村民大会、村务公开等形式,保障了村民当家作主权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稳步增长。
              材料二:当前中国农业面临诸多难题,竞争力不断下降。在农业结构上,2015年我国大米、小麦供需基本平衡, 玉米严重过剩,国内产量已经供过于求,又进口了880亿斤,大豆则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达到80%,共进口了1634亿斤。从价格上看,我国有2.3亿农户,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不足0.5公顷,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高,粮价补贴政策又扭曲了市场,不能有效引导农民合理种植,导致国内价格背离国际市场价格;从质量看,我国的粮食产量虽高,但品质有待可高,优质、安全、有机的农产品,依旧供不应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动农村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并说明通过这一改革如何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提供侧改革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举,是综合国力竞争形势的主动选择。
                  材料一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供需关系结构失衡:“供需错位”。一方面,过剩产能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调整供给结构,才能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供给侧改革要去按照市场导向规范政府权力,进一步简政放权,助力创业创新;要搞活微观,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材料二   201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部署供给侧改革,强调“十三五”时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在加强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关系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面临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及透支利用等突出问题。
              材料二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为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方向。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挈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期评估基础上形成基本思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起草“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意见稿,征求各方面意见,初步形成“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并提交党中央和国务院。
                  第二阶段:中共中央编制并通过《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建议》草案,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和通过后,正式对外公布。
                  第三阶段:国务院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草案》.在调研和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基础上形成建议草案。
                  第四阶段:正式审议并经批准《十三五规划的纲要》.经中共中央批准,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经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进行预审查,交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时交全国政协会议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经济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供给侧存在着的问题有: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变化的消费结构;有些产业的多数企业高耗能、高排放,使产业发展达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创新研发资金不足,削弱了发展能力;一些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企业因其尚处成长期、发展不稳定等特殊性,长期被行政审批许可挡在资本市场门外;等等。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道理,结合材料一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并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为政府调控企业生产经营提出对策。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表:2011年至2015年我国粗钢的产能和表现消费量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产能(亿吨)89.7610.21212
              产量(亿吨)6.837.177.468.238.05
              产能利用率80%72%67%69%67%
              表现消费量(亿吨)6.486.797.07.47.04
              注:欧美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比较合理,产能利用率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
              如图:2000年-2014年我国重点钢企吨钢净利润

              注:1月29日,中钢协披露数据称,2015年会员钢企亏损总额645.34亿元,亏损面高达50.5%。
              材料二:针对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习总书记的讲话寓意着今后我国将对发展思路作出新的调整,从过去片面强调需求侧刺激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上来,并将引发宏观调控的相应调整。
              (1)请概括材料一中表和图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破解我国粗钢产能过剩的问题。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从过去片面强调通过需求侧刺激转变到需求与供给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的哲学道理。
            • 10. 材料一 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在上升。制造业尤其受到成本的约束,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的“减法”主要是指,政府简政放权、企业清除过剩产能、社会为企业降低成本,给企业松绑,给企业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释“供给侧改革”做“减法”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由中国发起成立的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2015年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但此举引发了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的愤怒反应,美国抨击英国“迁就”中国。
              (2)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美国抨击英国‘迁就’中国”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