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要求。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既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又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一   M集团是我国一个以外贸业务为主的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近年来,面对国际需求疲软、国内要素成本迅速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逐步降低等内外经营困境,M集团进行了“基于合伙人制度”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在体制上,探索“国有民营”模式,将M集团的部分业务从主体剥离成立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定价增股,引进民营资本,但保持国有股份的相对控股权:在股权上,设定员工持股门槛,使30%有能力、有资源的高素质员工拥有了股权:在分配上,秉持“公平、公正又有强激励效果”的原则,实施“利润贡献、历史表现、能力评估”的动态考核方案;在治理上,大胆任用创新人才、优秀民营企业家管理子公司,在保持公共事务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子公司各个事业部享有业务上完全自主的权利。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M集团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今年销售额超过40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出口欧盟第一、美国第四的企业,员工流失率仅为5%,员工满意度极高。
              材料二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家鼓励企业向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种子研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领域投资,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确保粮食安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国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秩序。这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M集团“基于合伙人制度”的改革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府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上图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 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C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峰论坛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新职业、新岗位,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人人参与又人人受益的包容性增长。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支撑、营造良好氛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1)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提出建议。
              (3)结合材料三,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于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杭州峰会是2016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也是G20历史上国家参与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峰会。
              材料二  杭州峰会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峰会主题下,各方围绕“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重点议题展开讨论。
              材料三  习近平建议二十国集团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创新发展方式。各国要创新发展理念、政策、方式,特别是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竞争、贸易、就业等领域的结构改革,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结合,让创造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市场力量充分释放。
              第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
              第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各国要致力于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根据材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简要说明G20杭州峰会的意义。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公开阐述“新经济”,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  “新经济”一般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包括移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重要内客。除此之外,总理提出的“新经济”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新的增长动力,要从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动力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增长动力的转变;新的动力机制,从以政府为主导的增长机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增长机制的转变,也包括更加强调创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新的经济结构,从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变,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发展“新经济”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对此,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新经济”不止新技术,更多的是要有发展的新理念。政府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革,在服务业市场开放、金融监管体制、财税体制、对外开放上加大改革力度,实现重点突破,以奠定“新经济”的制度支柱。同时,要着力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大众的创业创新活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国家发展“新经济”的做法的理论依据。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2月11日,已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满满15个年头。15年来,中国入世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实现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材料一:入世15年,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与此同时,中国商品出口也面临关税成本增加、出口企业频遭“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严峻挑战。根据WTO和欧委会最近发布的报告,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贸易救济措施直接针对中国。

                 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别出口商品低价竞销,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不精确,管理粗放,一部分企业遭受反倾销诉讼后采取消极应诉;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等,特别是贸易不平衡是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直接动因。

                 材料二: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15年中国超过加拿大,首次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然而,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前不久再次批评中国,称中国应对美贸易赤字的一半负责;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应对别国滥用反倾销以保护本国正当利益。

              (2)针对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言论,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从《经济生活》角度,你将作何评论?[要求:观点正确,分析全面,说理透彻,有理有据]

            • 6.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项目
              年份
              GDP增长速度(%)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2010年 10.3 53827 7063 43.1
              2011年 9.4 58705 8687 51.6
              2012年 7.8 63005 10240 51.8
              2013年 7.7 67602 11906 50
              2014年 7.4 72313 13312 51.2
              注: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
              (1)揭示材料一所示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上述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微观主体的角度,为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二: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材料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将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知识,简要评析此观点。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 8. 材料一:读图1和图2

              注:H省地处西部,矿产资丰富,环境优美,文化遗产独特。
              材料二:H省各种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景观遍布全省,多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丰富多彩,全省文化气氛极浓,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独特。但由于历史、地理、发展及以前不重视等原因,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低品质的文化产品、赶羊式的粗放旅游占比较大,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自2007年以来,H省开始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文化产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但与其它产业相比,以及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H省文化产业存在“既有资源又急需发展”这一状况。
              (1)分析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H省文化产业“既有资源又急需发展”这一现状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的?
              (3)结合材料,请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为H省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转折、转机、转化……岁末年终,在由两岸媒体共同主办的“2014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中,“转”字高票当选,这代表了过去一年两岸关系虽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转折”考验,但也蕴藏着转机,寄托了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进一步转出好运,释放和平红利的期待。
              2014年6月23日,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拉开序幕。截至目前,两岸交流共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两会商谈、海峡论坛、两岸和平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等“五架马车”。2014年,两岸协商持续推进再结硕果,两岸经济持续深化融合,两岸人民往来与基层交流更趋热络。据统计,今年全年两岸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人员往来逾900万人次,其中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超过3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为什么要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高度的文化认同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就两岸和平统一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 10.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2011年以来我国GDP走势(单季同比)(%)

              (1)图一与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知识,说明如何保持我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材料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上述要求的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