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公开阐述“新经济”,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  “新经济”一般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包括移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重要内客。除此之外,总理提出的“新经济”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新的增长动力,要从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动力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增长动力的转变;新的动力机制,从以政府为主导的增长机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增长机制的转变,也包括更加强调创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新的经济结构,从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变,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发展“新经济”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对此,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新经济”不止新技术,更多的是要有发展的新理念。政府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革,在服务业市场开放、金融监管体制、财税体制、对外开放上加大改革力度,实现重点突破,以奠定“新经济”的制度支柱。同时,要着力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大众的创业创新活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国家发展“新经济”的做法的理论依据。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2月11日,已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满满15个年头。15年来,中国入世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实现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材料一:入世15年,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与此同时,中国商品出口也面临关税成本增加、出口企业频遭“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严峻挑战。根据WTO和欧委会最近发布的报告,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贸易救济措施直接针对中国。

                 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别出口商品低价竞销,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不精确,管理粗放,一部分企业遭受反倾销诉讼后采取消极应诉;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等,特别是贸易不平衡是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直接动因。

                 材料二: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15年中国超过加拿大,首次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然而,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前不久再次批评中国,称中国应对美贸易赤字的一半负责;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应对别国滥用反倾销以保护本国正当利益。

              (2)针对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言论,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从《经济生活》角度,你将作何评论?[要求:观点正确,分析全面,说理透彻,有理有据]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材料一  从国家体量上看,G20成员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7%,总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经济方面的部分数据(参考世界银行2014年数据)如表一:

              项目

              GDP总量

              货物与服务进口额

              货物与服务出口额

              外国直接投资净注入

              实际(万亿美元)

              62.274

              17.761

              18.019

              1.39

              全球占比

              84.8%

              76.67%

              75.16%

              68.34%

              表二:G20部分国家经济数据

              项目

              贸易额(万亿美元)

              GDP(万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欧盟

              4.49

              18.39

              36392

              美国

              3.91

              17.41

              54678

              韩国

              1.08

              1.45

              28739

              日本

              1.55

              4.77

              37540

              中国

              4.15

              10.36

              1572

              材料二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贸易投资增长下滑,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结合材料分析G20杭州峰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定为今年峰会主题的原因。

            • 4.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杭州,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
              材料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作为本届峰会的主席国,更是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坚持包容联动式发展,以包容化解差异,以联动带动平衡,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G20杭州峰会强调“联动、包容”,是中国政府推进和平发展路线的新举措,是造福于人类的战略抉择。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始终发挥着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
              时间 事件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成效的同时,在G20财经渠道上就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结构性改革方案。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我国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与撮合,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2015年 国务院作出接受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的决定。中国呼吁其他世贸成员尽快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以便利各国贸易,降低交易成本。
              2016年 由中国倡导的作为新型的南北金融合作形式更多体现新兴市场国家意志的亚投行迎来了首个融资项目---巴基斯坦公路项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主张“联动世界、包容发展”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5. 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处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行稳致远、健康活力发挥作用,所谓供给铡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井竞争力。促进经济支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近年来,我国某纺织新材料企业,投入科研资金一亿多元,面向全球轺聘120多位行业专车组成专门设计与开支固队,潜心研究纺织新材料,获得国内外专利50多项。该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了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升级,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世界前三大著名运动鞋类品牌(阿迪达斯、NB,耐克)认证的面料供应商。目前,该企业的产品订单已排到2017年之后,其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Haptic签约订单排到了2020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发挥自主创新在推进该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材料二  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予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会议要求,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问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专家表示,“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丈化基因,”城市工作留“基因”、续“文脉”,对于保护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做好中国城市工作意义重大,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集约发展,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谈谈对“做好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
              (3)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请你为城市建设提两条合理建议。
            • 6. 科技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日益受到重视。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科学进步对经济贡献率

              项目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科学进步对经济贡献率(%)
              2010年 408903.0 10.6 50.9
              2011年 484123.5 9.5 51.0
              2012年 534123.0 7.7 51.7
              2013年 588018.8 7.7 52.2
              2014年 636138.7 7.3 53.1
              注: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对经济贡献率一般高于70%。
              材料二  2010-2014年我国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及科技对外依存度

              注:发达国家科技对外依存度一般低于30%。
              材料三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市场主体良莠不齐,相关法规和监管体制不完备;资金不足、融资不畅;缺乏知名品牌,国际化程度低,国际竞争力弱等。按照《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我国服务业发展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市场牵引、政府推动,模式创新、技术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发展科技服务业。
              (3)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说明我国服务业发展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所包含的道理。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商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
              注:目前我国政府主要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社会公用事业和自垄断行业实行政策指导价,两者约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5%以内。
              材料二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价格改革,进一步放开和下放一批定价权限,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极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坚持能源价格改革市场化向,形成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机制。为此,2015年广东省将在实行阶梯电价水价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天然气改革,全面推行阶梯气价。
              材料三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许多人往往把乡镇人大看成是当地镇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是给政府打下手。在有的人大代表看来,到乡镇人大工作就等于退到了“二线”,只需开会时举举手、提提意见。其实,乡镇人大工作是“一线”,它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政权的巩固,有利于将大量萌生于基层的社会矛盾就地化解。2015年3月初某市按照中央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了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该市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促法治示范建设,让村民参与法治建设,实现了建设一个,示范一片的目的,走出了一条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全新路径。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价格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广东省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依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人大和民主管理的知识,分别说明“乡镇人大工作是‘一线’”、“让广大村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理由。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值表(单位:亿美元)
               
              6月
              1-6月累计[
              比去年同期增减±%
              6月
              1-6月
              进出口
              1825.68
              9461.24
              —17.7
              —23.5
              出口总值
              954.09
              5215.29
              —21.4
              —21.8
              进口总值
              871.59
              4245.95
              —13.2
              —25.4
              进出口差额(+出大于进;-进大于出)
              82.5
              969.34
              ——
              ——
              (注1:经季节调整后,6月份当月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3.4%、4.5%和2.2%。注2:据海关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58.6亿美元,同比下降8.5%;鞋类出口129.1亿美元,同比下降4.3%;家具出口117.6亿美元,同比下降9.8%;塑料制品出口65.7亿美元,同比下降7.1%。)
              材料二:2009年6月17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温家宝总理强调,坚持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不动摇,下阶段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在各个方位、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扎实推进已确定的各项重大改革,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抓紧落实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尽快推出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
              请回答:
              (1)材料一(含注)蕴涵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应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0分)
            • 9.
              2013年8月22日,商务部通报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挂牌。中国是贸易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自贸区的建立将创造新的要素转移和资源配置模式,开放的尺度也将更大,能够释放新的政策红利,创造新的增长极。从这个角度看,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意义不亚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
              面对上海自贸实验区的启动,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2分)
            • 10.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

              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大体为75% —80%,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1%左右;我国过去的城镇化比较注重土地和规模扩张,而人口集聚相对滞后,进城务工人员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公民权利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失。
              表二   2012年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率
               
              2012年城镇化率(%)
              与2011年相比上升的百分点
              东部地区
              62.3
              1.1
              中部地区
              48.7
              1.8
              西部地区
              44.5
              1.7
              材料二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将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大力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