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山东十大杰出青年”徐瑞明便是青年创业的榜样,他创办并成功经营了山东机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顺应时代发展,企业的业务从最初的Flash领域向制作企业网站等方向拓展,现正在致力于为全国手机用户提供应用下载服务。公司注重开发互联网新技术,打破了外国人对3G服务的垄断;始终信守承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我国有哪两种法定的公司形式?(4分)受徐瑞明的启发,假如你将来也创办了一家公司,准备怎样成功经营自己的企业?(8分)
            • 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014年5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根据财政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058.43亿元,支出978.1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运用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合理性。(9分)
            • 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应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给出负面清单,让企业明了不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法无禁止即可为",以形成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法治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8分)
            • 4. 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根据图一数据,推测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上述变化对扩大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说明理由。(4分)
            • 5. 环境问题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后,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治化的轨道,我国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环保法》,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环保法》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亮点包括:强调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明确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加大惩治排污力度,对于拒不改正的排污企业,可以“按日连续处罚”;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等权力;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将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等。对新环保法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郑学林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生态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
              材料二:保护环境,你我责任。“今天,你低碳了吗?”每个公民都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依法进行环境保护。
              (2)请你向你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就低碳生活提两条建议,并用哲学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 6. (12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 7. (24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宪法的制定和历次修改,都是由党中央提出修宪建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成为修宪草案。同时,宪法原则、宪法规范和宪法的其他内容又是建立在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基础上。宪法是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表现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所以,主张宪法至上,实际上也就是主张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同样,主张党的事业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也必然要求宪法至上。
              (l)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2分)
              材料二 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竞争政策的核心部分,反垄断法是维护自由市场机制的基础性法律,有“经济宪法”之称。2013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案件主要有:
               
              时间
              涉案企业
              案由
              处罚措施
              2013年8月
              6家乳粉企业
              限制竞争行为
              共计罚款6.7亿
              2014年5月
              眼镜行业主要镜片生产企业
              对下游经营者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转售价格维持,存在固定镜片转售价格或限定镜片最低转售价格的行为
              共计罚款1900多万元
              2014年8月
              日本八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四家轴承企业
              价格垄断行为
              合计罚款12.354亿元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政府反垄断的重大经济意义。(12分)
            • 8.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