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享经济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材料一  随着生产发展,经济过剩成为社会新问题。在企业层面体现为闲置库存和闲置产能,在个人层面表现为闲置资金、物品、认知盈余。分享经济是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主要是互联网平台)与他人分享,盘活资源,取得收入的经济现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分享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意义。
              材料二  在经济新常态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分享经济。2015年10月26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分享经济”,这是第一次将分享经济写入党的全会决议中,标志着分享经济正式列入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我国将发展分享经济,支持给予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意味着今后我国将更加注重分享经济在构建良性经济体系中的引领作用。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并强调要大力推动包括分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进的新引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推动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我国部分经济数据统计情况

              注: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为24年来最低增速。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就业总体稳定、物价基本平稳、农业稳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材料二  2014年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业调整信贷政策,将信贷资源更多转向节能减排等绿色信贷领域。加快简政放权,借助财税改革,为现代服务业松绑提速。依法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养老保险并
              轨,为待岗、转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撑起保护伞,补齐保障短板,政府“兜底筑网”,为结构调整免除后顾之忧。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并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所采取的措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调结构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3.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1)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有关角度谈谈社会各界应如何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2)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怎样让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 4. 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1)运用所学知识,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政府应如何“实干兴邦”?
            • 5.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如图 2008-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及老龄化比例

              注: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
              表2中国老龄人口医疗费用支出和部分服务需求情况
              年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比重(%)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万)
              2008年0.761370
              2010年1.111530
              2020年7.02100
              材料二  国务院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展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服务项目,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要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的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再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的重要性。
              (3)结合材料二,说明解决“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如何履行其职能。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是使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推进加速的重要的手段。为提高国民阅读水平,国务院正着手制定《全民阅读条例》,将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网友们纷纷发帖表达观点:
              网友甲:阅读是个人的权利,政府没必要参与,全民阅读主要靠民众的自觉自愿。
              网友乙:阅读关系国家发展,个人力量过于微弱,全民阅读主要责任在于政府。
              材料二:S市积极推进全民阅读,让阅读融入人们生活。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的支持力度;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搭建全民在线阅读平台,做到现实和虚拟阅读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全民阅读,广大市民在收获阅读乐趣的同时,提升了道德境界,促进了社会和谐。
              (1)结合材料一,在甲、乙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运用公民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分析S市推进全民阅读措施的文化生活依据。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7%,超过年初确定的7.5%的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 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 3%,人均 GOP实际增长7.1%,实现了居民牧八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2013年,我国神州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首次绕飞交会试验,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实现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与巡视勘查,蛟龙号栽人潜水器实现从深潜海试到科学应用的跨越。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43.9g;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实现了年度目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国确定今年经济增长率仍然为7 5%.李克强总理对此指出,“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GDP增速的土限是防范通货膨胀,而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中国不片面追求CDP,但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分别说明实现7.5%的增长速度的需要和可能。
              (2)结合材料,请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说明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的意义。
            • 8.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新期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3年开始,Z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年来,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因村制宜、挖掘乡村文化,保存乡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发扬乡村文明,使万千农村大变样,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众多江南乡村魅力再现,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农民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Z省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是如何作为的?
                  材料二
              目前,部分历史文化村落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大量乡村文明面临“断档”危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成为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作。
              (2)运用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 9.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全会指出,文化体制改革将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两轮驱动的思路,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材料二,全会强调,刨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事业文化单位依法运行“的改革目标,推动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推动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材料三,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 10. 材料一:当前,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专家认为:“有目的地接触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放松,获得快乐,是孩子的权利。网络存在于现代社会,教会孩子们如何选择,用何种标准选择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材料二:随着“开心农场”等娱乐游戏风靡互联网,“偷菜”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你‘偷’了吗”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数百万都市白领成为“偷菜”队伍中的主力军,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有的网友认为从中找到了乐趣,而有的网友则觉得这是无聊的游戏,让人迷失。
              针对材料一、二中的问题,政府应该积极履行哪些职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