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关于《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指出,政府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与“双创”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如何搞好“放管服”改革。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 既是整合市场资源、深挖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拉近政府与公民距离、践行为人民服务原则的重要举措。
                    材料一在国务院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大背景下,某县门户网站成为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各政府部门争相在网站公布职责范围、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申诉方式等;各项法规、政策、条例的出台,也都通过网站公布并预留电话、信箱已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网站还成为国家法律、政策的宣传平台,让群众在发布禁止即可为的同时,做到了法定责任必定为。借助“互联网+”, 该县政更通,人更和。
                     材料二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化、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及通信等最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政府服务”已成为提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通过“互联网+”实现政务互联互通是众望所归,采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创新政府服务模式,真正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加快公事公办、为民服务效率。互联网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通过电子政务系统,不久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还可以更“高效”。“互联网+”条件下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正成为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发展的新常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互联网+” 时代下该县群众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2)结合材料二和相关《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 对政府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 3.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未来应如何发展?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跨越以下两个“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最早见于2006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意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两个“陷阱”并非易事。
              (1)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作为才能跨越“塔西佗陷阱”。
              (2)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我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
            • 4. 2016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发展城市决同配送工程。“共同配送”是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供配送服务,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配送。为推动城市共同配送发展,M市人民政府广泛听取物流企业、民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制定了城市共同配送发展战略和规划,在道路设计、居民区选址、商业及各类服务网点布局等方面充分考虑城市配送问题,为城市配送留足发展空间。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发展城市共同配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定停车管理办法,探索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完善物流市场监管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M市政府是如何推动城市共同配送发展的。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车难,有车烦”,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现象。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缺乏智能交通管理手段,道路规划、交通标示、交通信号缺乏合理安排等,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另外,乱停车、不文明行车等行为也加重了交通拥堵的程度。
              材料二  2016年5月26日,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门表示,已初步制定了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
              (1)运用政府的职能相关知识,分析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政府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出台和执行交通拥堵收费政策过程中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 6.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世界瞩目,万众关心。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要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彰显法治价值取向。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为发展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既是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也是对民众的庄严承诺。
              综合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有权不可任性”的理由。
            • 7. 加快政府机构是国企改革的必要条件。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本届政府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武汉市某区率先启动行政权力清理,列出“权力清单”,做到“权力底数明白、职责分工清晰、运行流程优化、职权行为规范、权力监督有力。”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使权力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 8. 材料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许下庄严的承诺: 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通过晾晒清单,让社会监督,也让老百姓明白,权力不能滥用。
              材料二:权力滥用极易滋生腐败。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反腐异军突起。
              全国网上举报案件数量年均达3万多件。但由于网络开放性强,这也给举报信息的甄别
              带来挑战。在一些贪官落马的同时,网络也存在谣言泛滥、语言暴力、人身攻击、个人
              私怨报复、隐私随意曝光等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政府怎样才能规范地行使权力。
              (2)从民主监督角度,谈谈公民应如何正确地参与网络反腐。
            • 9. 材料一、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江苏省政府坚持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深入贫困地区,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精准。
              材料二、精准扶贫要自上而下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集中民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做到扶贫决策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提高扶贫实效,才能精准脱贫。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在精准扶贫中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
              (2)结合材料二,谈一谈省政府为实现精准扶贫是如何决策的?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围绕“依法治理污染,建设美丽中国”,某校高J(2)班学生搜集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①多地地方政府出台环境政策法规,以改善生活环境。北京市制定《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2016年2月湖北省环保厅公布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
              ②近年来,环保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确实呈逐年上升态势。2015年7月武汉市治庸办通报,武汉电视问政聚焦城乡生态环境,共曝光20个问题,29名相关官员被问责。
              ③从201 5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管职责,对于不认真履职的官员采取引咎辞职的制度;同时确立包括公众和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多重监督方式,集全社会
              之力共同保护环境。
              ④为加强环境执法,陕西商洛市商州区环保局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执法队伍建设。
              材料二:治理环境污染,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治理力度、企业积极肩负起治污的社会责任,更需要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与政府协同治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依法治污的依据和举措。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公民如何参与依法治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