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我国财政赤字主要以发行国债等形式来解决。这种办法由于不增加社会总需求,因此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是解决财政赤字较好的办法。

              注:国际公认的赤字警戒线为3%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国家的财政赤字是由哪个国家权力机关审议批准的?为什么?
              (3)有人认为,在安排财政收支的时候,可以不断地扩大财政赤字。这个观点对吗?请运用“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方法论加以评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度”这个概念就是体现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
            • 2. 2016年11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启动法律解释程序,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作出权威性解释。通过明确相关法律规定,澄清香港社会对基本法所规定的特别行政区法定公职人员宣誓效忠制度的模糊认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法律解释程序(  )
              ①是全国人大行使维护香港长治久安职能的体现
              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体现
              ③有助于维护香港法治和社会政治稳定
              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年的中央政府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分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的综合。健康的分享经济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分享资源的人可以获得收益,利用资源的人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要。资源的高效利用意味着浪费减少,这跟全社会都带来好处。
              材料二:近年来,中国分享经济快速成长,创新创业蓬勃兴起,各领域发展动力强劲,潜力巨大。同时,在分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监管体系亟待重构,统筹协调难度加大,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原有法规不再适应等问题和挑战。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政治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人大和政府该如何应对分享经济发展中的挑战。
            • 4. 2016年l1月7日,针对香港某些新当选议员的“辱国宣誓”、“民族自决”事件,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明确规定宣誓人作虚假宣誓或者在宣誓之后从事违反誓言行为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行为表明(  )
              A.全因人大具有决定权
              B.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
              C.国家主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立性
              D.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5.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启动法律解释程序,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作出权威性解释,通过明确相关法律规定,澄清香港社会对基本法所规定的特别行政区法定公职人员宣誓效忠制度的模糊认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法律解释程序(  )
              A.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决定权的体现
              B.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杈的体现
              C.是全国人大履行维护香港长治久安职能的体现
              D.有助于维护香港法治和社会政治稳定
            • 6. 2015年1月1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最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颁布实施。从预算法修改程序中可以看出(  )
              A.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
              B.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全国人大及其常务会行使决定权
              D.全国人大及其常务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 7.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材料二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1)据材料一,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道理。
            • 8. 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以2761票赞成81票反对、3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说明:
              ①全国人大代表有决定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审议权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结束到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和4项专题调研。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赋予了地方更多的立法权。
              材料二 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两年来,我国在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幅度增加,为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的哲学依据。
            • 10. 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
              (1)如何让市场起到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三张清单勾勒出清晰的路径。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从国家政权机关的角度,就如何才能切实贯彻“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例举2条不同措施。
              (2)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完善:法律规范尚不健全;对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过多,市场监管多采取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手段;市场准入和竞争还存在地方保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等等。为此,政协委员张某拟提交一份《关于加强市场经济法治化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就解决上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帮助张某提出1个建议,并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