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于2013年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分析新疆工作形势,研究部署就业、教育、人才等援疆重点工作,特别是要抓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深入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材料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新疆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进一步促进安定和谐,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1)根据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一、二,根据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请说明如何进一步促进新疆的稳定和繁荣。

            • 2.

              聚焦2016两会热点问题:“三农”、“共享”、“顶层设计”。

              材料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些乡镇党委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的直接下属单位,控制村委会的人事权;贫困地区的农民首先关心的是生存的问题,不关心选举,由此产生了贿选、弃选等问题,我国村民自治需要农民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选出的村干部难以胜任基层民主建设的职责要求;社会监督制约机制缺乏,村干部经济犯罪现象频发,村务财务公开难等现象突出。

              材料二:长期以来,有些国家在共享发展方面有过深刻教训,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立,甚至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步履异常沉重。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宁、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向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为了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开辟了新前景,注入了新动力。2015年是“一带一路”构想完成规划并启动实施之年。一年来,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上,再次阐释了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习近平用“开放的,多元的,共赢的”这3个词概括,他指出,“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一带一路”是共赢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如何破解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之困?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和民族的有关知识,阐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政治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重视国家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依据。

            • 3.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参加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强调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就能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11分)
            • 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材料一2017年4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贯彻实施民法总则座谈会。会议指出,民法总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

              (1)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如何贯彻实施民法总则,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材料二 习近平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2)结合材料,分析实现全面小康“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三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撑,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边疆民族院校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必须肩负历史重任,提高认识,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引领群众学哲学,用哲学,为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做贡献。

              (3)运用“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要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 5.

              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治理要抓住社区基础平台,深化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人大代表同基层群众联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当地社会。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使社会治理多元主体都依法活动,才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最佳的效益。

              依据材料,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说明创新社会治理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

            •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幸福指数。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民族团结?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公民角度谈谈怎样才能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 7.

              材料一:习近平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非法谋取个人利益,扰乱了网络正常秩序,对这些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

              (1)请结合材料一,谈谈网民在维护“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材料二: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2016年5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并指出: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建立精准扶贫机制,齐心协力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提出几点建议。
            • 8. 材料: 2016年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新疆考察。增进民族团结,是总书记这次调研中时刻关心的问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从喀什到乌鲁木齐,从同村民交流到同自治区领导座谈,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

              根据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请说明如何进一步促进新疆的稳定和繁荣。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材料一 我国对发展条件严重欠缺的地方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根据水土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按照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选择安置方式和安置区(点)。采取集中安置的,可依托移民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并做好配套建设。采取分散安置的,可选择“插花”、投亲靠友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采取货币化方式进行安置。将安置区(点)产业发展纳入当地产业扶贫规划,支持搬迁贫困人口大力发展后续产业。

               材料二 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某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对搬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整理,让搬迁的群众依靠民族文化资源就业创业,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住得好。

               材料三 我国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在完善省际结对关系的同时,实现对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贫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盖,推动西部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措施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2)结合树料二,简述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分别从《政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为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