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2010年 2014年我国GDP增长状况
              年份GDP总量(亿元)GDP比上半年增长幅度(%)
              2010年39798310.3
              2011年4715649.2
              2012年5193227.8
              2013年5688457.7
              2014年6364637.4
              表二:2010年 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发展状况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增加值(亿元)占GDP中的比重增加值(亿元)占GDP中的比量增加值(亿元)占GDP中的比重
              2010年4049710.2%18648146.8%17100510.3
              2011年4771210.1%22059246.8%2032609.2
              2012年5237710.1%23531945.3%2316267..8
              2013年5695710.0%24968443.9%2622047.7
              2014年583329.2%27139242.6%3067397.4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材料三 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最大看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所释放的“制度红利”。通过政府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不缺位,是指政府着力投资民生工程,缓解大众的“后顾之忧”;不越位,是指政府告别把市场准入大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的做法,政府该做的是优化监管体系,及时将劣质企业驱除出市场;不错位,是指政府不与民争利,及时做好市场参与者的各项合理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依据。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区农业区位优势明显,近些年来该地区在农村积极推广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拥有闲置土地的农户自愿将家庭分散经营的小块土地转包给农业生产大户,兴办家庭农场,增加了转包农户和家庭农场主的收入,实现了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实现了双赢。当地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家度农场的补贴扶持力度。至 2013 年 6 月止,该地发展了蔬菜粮油、水产、花卉苗木、畜牧等多种类型的家度农场 
              1173 户,户均经营 114 亩,户均收入 10 万元,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繁荣。
                 材料二  该地区为助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及其他所有制农业企业注册制度的完善,减少对市场的微观干预,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建立并完善高效、透明、公正的农业法人登记制度,不仅顺应各种所有制主体在农业生产领城创业、兴业的热切期盼,而且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依法规范审批行为,保障劳动者创业权利,创造良好的农业营商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更多受益。
              ( 1 )结合材料一,分析该地区推广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经济意义。
              (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地完善注册登记制度对我国政府提高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水平的启示。
            • 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3为2008-2013年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图。

              注:市场主体主要指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全国市场主体在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扩大,新登记企业中大多数为私营企业。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国务院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先后取消和下放了4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开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12部相关法律。改革工商注册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以优化营商环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的特点,并说明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
            • 4. 2013年11月9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战略部署。
              《决定》指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运用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 5.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走过了35年的历程,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续深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零售环节市场调节所占比例变化和GDP增长情况图

              注: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国家逐渐退出一些适合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
              材料二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经济运行质量,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鼓励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更多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企业所得,实行税收优惠,以各种手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李克强指出,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两个图表有什么内在联系?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国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依据。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怎样做才能达到材料三所提的要求。
            • 6. 2013年11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座谈会。此次座谈会上再一次强调了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是顺应我国发展阶段的要求,是适应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竞争新趋势的要求。

              (1)运用经济常识根据上图,简要回答我国现代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2)国家发改委指出,要把握好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基本原则,遵循产业发展客观规律,促进生产力布局调整。请从政府的角度,简要回答如何促进生产力布局调整?
            • 7. 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近两年来,政务微博以其即时、便捷、亲民的特点,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为政府、公众、企业三方互动交流提供了一种更加方便的模式,政务微博对各级政府不断探索改进工作的新途径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1)运用“政府建设”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政务微博”对改进政府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2)“政务微博”使个人能够平等交流、传播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布自己需要传递的信息。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挑战。运用“矛盾”的一个相关观点,分析政府应该怎样应对这一挑战。
            • 8.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一项措施。

              【注】①发明专利授权量,是指报告期内由专利行政部门授予发明专利权的件数。②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指拥有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1)说明图9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据此说明我国应该怎样推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科技投入不断增大,但是计划经济思维下的资源配置方式,一度导致企业等围绕着掌握科技项目的政府“有形之手”转,结果是在政府命令、指挥等行政机制的主导下,产生了许多没有市场实际需求、华而不实的科技成果。近年来,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必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着力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 9. 上海市委、市政府强调: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是为了百姓有更好的生活。我们讲经济质量,讲转型发展,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民生,持续地改善民生。上海坚持“民生优先”导向,明确政府职责,改善民生不满足于被动回应,而是主动对接民生需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2011年上海市主要经济指标变化(与前一年同期增加%)
              区域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第一产业
              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上海8.20.312.316-0.76.59.5
              注:2010年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额5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9.5%.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568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9%
              (1)①上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创新、扩大消费需求、经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其中两个因素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2)运用政府建设和党的领导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 10.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造福百姓。今年4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使最低收人阶层也能获得基本医疗卫生保障。
              (1)运用政治常识回答,上述材料体现政府履行了哪些国家职能,
              (2)材料表明我国政府正走向服务政府,运用政治常识回答怎样建设服务政府。
              (3)读了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感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