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3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知识,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提建议。(15分)

              材料二: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考验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政府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新常态”,“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的任何行为以及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政府权力的运行还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而这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8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分)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

              材料一: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十八大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理念不断重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建设“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材料二: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发展法治理论、创新法治方式,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请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依法治国的探索和实践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9分)

              (2)根据《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从“法治”的角度谈一谈怎样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9分)

              (3)依据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9分)

               

            • 3.

              (18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国梦”,政治民主是保障。有观点指出,在“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同时也要“把权利放出笼子”。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把权力关进笼子”和“把权利放出笼子”两者之间的关系?(10分)

              材料二:2014年11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倡议:“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互联互通是一条脚下之路,无论是公路、铁路、航路还是网络,路通到哪里,我们的合作就在哪里;互联互通是一条规则之路,多一些协调合作、少一些规则障碍,我们的物流就会更畅通,交通就会更便捷;互联互通是一条心灵之路,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也就会越办越好办。实现亚太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就是让脚下之路、规划之路、心灵之路联通太平洋两岸的全体成员。”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政府积极倡议“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格局”?(8分)

               

            • 4.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过去越位、错位、缺位、权力过于集中的管理模式,近期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如下表

              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处理决定

              企业投资日产300吨及以上聚酯项目核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

              取消

              外国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来华在非歌舞娱乐场所进行营业性演出审批

              文化部

              下放省级文化行政部门

              材料二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的压力下,人们呼吁改变“只生一个好”的生育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随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这意味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即将修改。

              (1)根据材料一,从国家形式看,政府“简政放权”,其直接意义(4分)

              ①清晰界定政府职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②有利于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③确保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特征     ④依法治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如何做好立法工作?(6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我国先后同冰岛、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至此,我国同外国已签署协议的自由贸易区达到10个,正在商建还有6个,共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今年 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它的建立对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在自贸区试点中将有望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通过减少政府审批和打破垄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与贸易相关的很多行业将取消行业准入审批,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能从事相关行业。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政府应该怎样“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 6.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津整个被河北环绕着,其中河北面积是京津的十倍,人口7185.42万,相当于京津的两倍还多,但经济总产值却比京津低,其中河北26575.01亿元,北京19500.6亿元,天津12885.18亿元。在经济构成方面,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天津以高新科技为主,而河北却是以高能耗产业为主,钢铁、水泥、玻璃、电力占了过半,其中钢铁产量全国第一,能源消耗量近50%,是名副其实的耗煤、排放大户。粗放的工业结构,让河北的大气质量一片尴尬,去年以来,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每月都占5至7个。

              材料二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渊源深厚,在产业结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互补性很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空间巨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能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作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三地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

              (1)概括材料一中京津与河北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意义。(14分)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你认为三地政府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12分)

               

            • 7.

              2014年4月,铜陵市工商局提出要立足工商职能,采取宣传发动、政策扶持、简化程序、柔性执法、商标带动、重点帮扶等多种举措,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全力支持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尤其对简化程序作出详细的布署,包括简化名称登记手续、简化注册资本登记手续、简化变更登记手续等八项内容,为申请人办理营业执照提供更多便利,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铜陵市工商局减少行政审批的意义。(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