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完善城乡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加大反腐力度促进廉政建设,加大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材料二:A县县委为促进本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虚心听取群众的建议,提出了“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并提交县人大审议通过。同时,要求县政府尽快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尽快搭建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政党的知识,分析A县县委上述做法的依据。(10分)

               

            • 2.

              (2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一 2014年1月全国北京、上海、广州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分布

              级    别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比例(%)

              34.7

              26.8

              14.4

              16.2

              5.0

              表二 2014年1月PM2.5人为排放源

              排放源

              工业生产

              机动车尾气

              生活燃煤、燃油

              道路扬尘

              燃烧垃圾

              其他

              比例(%)

              38.0

              25.0

              15.0

              10.0

              7.0

              5

              材料二:2014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成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治理雾霾是全民责任,不能全怪政府,不能把一切责任都交给政府”。治理“雾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不是环保一个部门就能管得了的事,尾气排放不达标、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落后产能企业废气排放,城市道路拥堵、秸秆焚烧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也不是几个人能做得了的事,需要我们同心合力,多管齐下。

              材料三 治理雾霾,考验的是政府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这其中一定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政府部门,它一定会大度地将公民的吐槽和情绪发泄当作治霾的动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完成治理雾霾这一系统工程?(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11分)

               

            • 3.

              (20分)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当前,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化建设,而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因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时有出现。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楼房,邻居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原始村貌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场面镇化建设?(10分)

               

            • 4.

              (31分)

              材料一

              注: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

              控制标准参考值。

              材料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审计署于2013 年8 月至9 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44 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中央、31 个省和5 个计划单列市、391 个市、2778 个县、33 091 个乡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并于2013年12月30日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材料三  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支出投向情况如下: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1188.77 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项目支出37935.06亿元、土地收储项目支出16892.67亿元、交通运输实施建设项目支出13943.06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支出6851.71亿元、教科文卫项目支出4878.77亿元、农林水利项目支出4085.97亿元、生态建设项目支出3218.89亿元、工业和能源项目支出1227.07亿元。这些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总计87806.13 亿元,占87.98%。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知识分析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的必要性。(12分)

              (3)面对人均将近2万元的政府性债务,有人说:“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一身轻是最理想的财政收支状态。”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政府合理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3分)

               

            • 5.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2009年,光伏行业就被国家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能创造高额GDP的光伏行业,仍然吸引了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竟相上马。S企业就是在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扶持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迅猛发展为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由于缺乏核心技术,S企业只能与美、韩企业签订长期订单,高价购入原料,而市场价格的波动使之背负巨大的成本压力。在未来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企业技入3亿多美元建成的生产线,因缺乏竞争力而不得不很快就停产。2013年3月,该企业被法院裁定实施破产重整。

              (1)概述上图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结合上图和材料,根据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S企业破产对同行业发展的警示。(12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应如何正确发挥作用。(12分)

               

            • 6.

              材料四 福建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福建人民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当前,福建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了新矛盾新难题新挑战,这需要福建人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研究和制定新形势下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创全省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材料五 福建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3年12月印发《2014年全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案》。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在闽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全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1)分析材料四主要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五,运用市场经济相关知识分析福建省政府是如何深化改革的?(10分)

               

            • 7.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建于1912年的济南老火车站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被二战后联邦德国出版的《远东旅行》一书列为最值得一看的第一站。然而,1992年,济南市政府为扩大站场,不顾众多市民、学者的强烈反对将其强行拆除。2013年8月1日,济南市政府突然宣称将投资15亿元对其进行复建,结果又引来一片质疑之声。时下,像这种因决策失误造成资源和财政巨大浪费的例子屡见不鲜。

                  材料二  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的中国珠算与韩国泡菜、日本和食一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引起人们对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的反思。相比较韩国泡菜和日本和食,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可申遗项目可谓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但是我国在非遗项目的包装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上做得还很不到位,有人甚至借申遗大搞所谓的产业开发,破坏了中国“非遗”的形象。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减少决策失误?(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异彩?(12分)

               

            • 8.

              4G通讯,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惊喜。根据相关企业申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本着“客观、及时、透明和非歧视”原则,按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国务院工信部对企业申请进行审核,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公司颁发了4G牌照。上述事实

              ①说明政府行使权力要受到约束  ②说明政府简化了市场准入审批

              ③体现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作用  ④体现了政府决策水平日益提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9.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能不能突围,能不能闯关?事关社会各界对未来中国经济和改革的信心。马云这些天就有点像被摸成惊弓之鸟,他前阵在一个论坛吐槽说,“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李克强总理2014年3月28日在沈阳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谈到:“要相信市场,相信老百姓有无穷的创造力”,“新兴业态我们没有经验,你别上来一棒子给它打死”,“有时候它们是惊弓之鸟”,“不要让人家说,政府的手闲不住。只要哪儿出现个新东西,你都要去摸摸它”。政府压根就无权摸!必须明确告诉官员,他想摸也无权摸,把官员的弓收了,老百姓才不会老像惊弓之鸟!也就是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材料二

               

              注: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43.9%、46.1%,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 2013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比去年下降3.7%。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14分)

               

            • 10.

              (30分)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经济升级和社会转型。

              材料一      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7.8 %

              2008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情况       (单位:元)

              年份

              城镇居民收入构成

              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工资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2008

              11299

              1454

              387

              3928

              1854

              4302

              148

              397

              2009

              12382

              1529

              432

              4515

              2061

              4404

              167

              483

              2010

              13708

              1714

              520

              5092

              2431

              4937

              202

              549

              2011

              15412

              2210

              649

              5709

              2963

              5940

              229

              701

              材料二 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动在财富分享方面的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达到惠及更多百姓的目的,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需要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加大“三农”投资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实施一系列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顶层设计”。 

              (1)指出材料一中图12和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运用财政、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分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4分)

              (3)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