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机制完善,致力于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合理,在全球治理的变革中留下了许多中国印记。中国正在用一系列新主张、新方案、新机制,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秩序。
              中国主张建立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2. “一带一路” 战略给我国农业“走出去”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 穿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国家农业资源丰富。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国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鼓励企业向加工、物流、仓储、码头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种子研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领域投资,强化合作力度,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次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我国农业更好地走出去。
            • 3. 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强调,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习近平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为此做强和务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五大支柱”。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做强和夯实中非合作“五大支柱”?
            • 4.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夙愿,但这一梦想正遭遇“太平洋之梦”的挑战。中美关系走向关系到本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不是“美国梦”但两者相通相融,最大公约数就是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繁荣的诉求。中美从各自梦想中找到默契点和汇合点,在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中共同铸就太平洋地区长期稳定、繁荣的局面,才能真正成就一个属于本地区全体成员的“太平洋之梦”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面对中美梦想的碰撞,我国应怎样实现中国梦。
            • 5. 为了给“一带一路”提供投融资平台,在中国的倡议下,2014年10月24日,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英、法、德、意、澳等西方发达国家不顾美国的反对,纷纷加入亚投行。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为什么能吸引众多国家积极加入?
            • 6.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据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因此,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资平台,促进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此,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其创始成员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虽然各方受内政外交因素影响,加入“亚投行”的决策过程各异,但最终结果显示出各方对于中国合作共赢理念的认同。“亚投行”的成立,是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有益补充,是东西方携手的新范例,必将更好第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成立“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积极响应的原因。
            • 7.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阅读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1)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 9. 自2001年开始,全球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抬头。美国国防部制定了冷战后第一个军费增长预算,使其国防投入均高于预先计划,特别要指出的是,美国大力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恢复核垄断地位,美国甚至准备好对包括俄罗斯、中国、朝鲜、伊朗、利比亚、叙利亚在内的至少7个国家实施核打击的应急计划目前美国在世界18个国家建有军事基地,驻军达数十万,更是打破了全球和地区战略平衡。俄罗斯把国防预算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提高到3.5%.俄罗斯上天入海造“利剑”,你举了盾,我必须磨尖我的矛。而与我国有领土、领海纠纷的少数国家,也乘机鼓噪“中国威胁论”,借机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使我国周边的军备竞赛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这些对我国的安全尤其是军事安全所构成的压力势必增大。
              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通过哪些途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
            • 10. 2015年,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这一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 “十二五”规划收官,“十三五”规划通过之年。这一年,国际社会时局动荡,从战争引发的庞大难民潮危机到对抗IS恐怖分子的战争,从冥王星的历史性图片公布到对于持续不平等地位的广泛抗争等等,重大新闻迭出。
              材料一: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千呼万唤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终于面世,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对国有企业分类是改革的基础,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从更高层面上促进国有经济发展。
              材料二: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也在本次会议中被勾画。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意义
              (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应怎样做?
              (3)面对2016年,请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的知识,就如何推动国际社会健康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