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扬帆海丝”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同学:就“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的兴衰史展开讨论(图1)。

              (1)通过讨论,同学们得出“闭关锁囡,陷入落后挨打;开放包容,实现共享共赢”的结论。结合如图1甲、乙同学的发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
              (2)东南亚地区是海上丝路的重要枢纽,但我国与该地区个别国家在南海诸岛主权上存在着争端。据此,有同学认为:“我国坚决捍卫南海诸岛主权将会导致‘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受阻。”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第二小组同学:围绕泉州着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通过上网查找及访谈收集到以下两则材料(图2、3)。
              (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泉州特色文化走进基层、走向世界的意义。
              (4)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政府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对外投资中的困难提出合理建议,并分别指出其唯物辩证法依据。
            • 2.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非洲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材料一:“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多重因素的影响,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已是强弩之末,低端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的地区逐步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李克强指出,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一带一路”将政策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同时,“一带一路”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也为保障海上资源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宣布将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早投入运作,同时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这些获得APEC会议成员的一致同意,同许多经济体都有战略契合点。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正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反对“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从各国互助互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平等协商、相互尊重、携手共建现代丝绸之路和全球新秩序。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什么会赢得APEC会议大多数成员国的广泛赞赏与支持。
            • 3.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致力于将亚投行打造成为亚洲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基础设施、实现成员国互利共赢;亚投行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繁荣。非洲发展银行(AFDB)行长近日表示,他希望与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展开合作,以减少非洲国家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非洲发展银行行长称,他希望亚投行将其工作范围扩充至非洲国家,乃至一些拉丁美洲的国家。而在上周,世界银行行长也表达了与亚投行开展合作的意愿。非洲发展银行行长表示:“亚投行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投资在保证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对于这一点,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1)从《生活与哲学》有关角度出发,分析亚投行建设的正确性。
              (2)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的道理。
              (3)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亚投行将会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 4. “两带一路”战略(“两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开放战略、贸易战略、产业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两带一路”战略本质是轴带引领战略,勾画的是国际合作框架、国际经济大通道,把中国的东中西部及沿海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战略对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会带来开放格局的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提速,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两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又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东盟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各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两个丝绸之路”战略体现了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3)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两个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4)“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请你就各国如何更好地利用丝绸之路发展友好合作提出两点建议。
            • 5.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布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破 4 万亿美元大关,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73%仍由外资企业生产,其余均为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1)概括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带二路”战略将是推动我国经济走,出结构 调整阵痛的强大动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途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促进商贸物流等新型业态发展;吸引国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构建辐射东、中、西的产业发展空 间布局;促进沿途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居民创业、就业,拉动内需;加强国家及区域经贸合作,开 拓出口市场、资源能源投资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价值。
              材料三: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 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头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 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 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 6. 近年来,全球都在讨论钓鱼岛问题,影响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国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重新抬头及美国所谓“重返亚洲”所造成的东亚乱局,我国沉着冷静,内外并举,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对外:我国一方面坚定地重申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外交,2013年10月15日中越在河内发表《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另一方面,派出渔政船、海监船常态化巡航钓鱼岛;并于2013年11月23日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含钓鱼岛空域,宣布对识别区实行有效的管控。对内:不为外部势力所动摇,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先后顺利召开,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迈着坚定的步伐。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材料二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来自海峡两岸、美国、英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北京、台湾等地召开的研讨会。研讨会上展示的大量珍贵史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日本为一己之私,置东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利益于不顾,企图利用没有中俄参与的非法的《旧金山和约》淡化《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系美日等国于1951年片面签订,中国政府当时就宣布《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对中国没有任何约束力,所以中国的主张按照整个国际法的规定和逻辑来说,是完全能够站得住脚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驳斥日本钓鱼岛主张的荒谬性。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漫游浩瀚太空、探索宇宙奥秘,是全人类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人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不畏风险。同时立足国情,制定了发射载人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建造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和深空探测发展路线图,形成了“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归零”五原则,做到了对方案严谨的设计、对计划科学的论证、对质量“苛刻”的标准……化解了一次次风险,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我国朝着建设独立自主的载人空间站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探月工程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技术应用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10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牵引下研制完成的;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原本针对航天员所进行的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等研究成果,已可用于治疗长期卧床的病人;依托航天信息技术开发而成的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被誉为防止偷漏税的“杀手锏”;太空甜椒和太空紫薯等太空育种的农作物已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初略估算,由航天产业所折射出的产业链,已达到1200亿元的效益规模。
              材料三   目前,世界强国为争夺制空权而开展大规模的太空竞赛。中国政府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发挥意识作用创造一次次腾飞奇迹的?
              (2)根据材料二,说踢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经济意义。
              (3)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论证材料三中我国政府主张的正确性。
              (4)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伟大的航天精神,离不开航天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据此有人认为:“发展航天事业,提升航天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请你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评析这一观点。
            • 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3 年1 月我国74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74 个城市1 月总体达标天数比例为31 • 6% ,超标天数比例为68 • 4%.超标天数中以PM2.5 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
              注:有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PM2.5 的“贡献”率较高。
              表1、2013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标准
              车型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
              续航里程80 ≤R < 150150 ≤R<250R≤50R≥50
              国产车型补贴3.5 万元5 万元6 万元3.5 万元
              中央补贴3.5 万元一6万元0
              地方补贴视各地政策而定0
              其他优惠政策上海、广州地区免牌照拍卖费用同左
              注:据前瞻数据中心监测,2013年2 月,新能源轿车稍售2314 辆,同比增长43.10%; l-2 月累计同比增长71.97% ,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扩大。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全会号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而奋斗!
              材料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要实现美丽中国梦,我们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 1 )概括材料一和表1 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
              (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 相关知识,请你简要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市场主体和国家发展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 3 )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实现“中国梦”提一些合理建议。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材料二  到东盟国家投资设厂已成为目前广东乃至全国众多企业的有利选择。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在南海岛屿问题上存在对立。但是,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关系是友好的,彼此都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希望在世界多极化中处于有利态势;在经贸、农业和环保科技方面有许多双边交流合作,互利互惠。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外交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简述我国应怎样处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12分)
                  材料三 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据报道,我国全民阅读立法也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阅读立法”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阅读水平。反对者则称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分别阐明赞成和反对的理由。
              材料四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目前,我国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一亿。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为世界认识当代中国提供了重要途径。
              (4)运用“文化的作用”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的重要意义。
            • 10. 材料一:20l4年3 月 27 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时指出,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材料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 l )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的认识。
              (2)材料二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