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2015年我国主要经济数据对比情况

              年份

              GDP增速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

              2014

              7.7%

              46.9%

              48.2%

              3.7%

              2015

              7.4%

              48.2%

              51.2%

              4.8%

              注:①2015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3312亿元,同比增长12.4%。②2015年美国GDP增速为2.2%,日本GDP增速为-0.2%,法国GDP增速为0.5%;2010年中国GDP增速为10.45%,2016年中国GDP增速预测达到7%左右。

              材料二 盘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金句”:比如谈及经济新常态,指出“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谈及环境治理,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谈及富民政策,指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谈及对外开放,指出“开放也是改革”。这些“金句”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记者会并讲话。习近平表示,会议一致认为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有助于开拓亚太经济增长新源泉,提升竞争力,符合各成员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需要。会议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确立了在2025年前实现加强软件、硬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的远景目标。我们承诺按照蓝图的构想,加大投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型亚太互联互通网络,为实现亚太发展繁荣,夯实互联互通的基础。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2)  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角度,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的必要性。

              (3)  有一种蓝天白云叫做“APEC蓝”这是网民对北京APEC期间天气的称呼。虽然只是一个戏称,却让人看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希望。结合所学知识,以“留住APEC蓝,从我做起”为题,发出倡议。倡议中提出两点具体要求即可。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材料一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7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力度,在2020年前实现现行标准下57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我们将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发展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

              材料二 在谈到国际合作时,习近平强调,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可以相信,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世界的贡献一定会越来越大!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会越来越大的理由。

            • 3.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举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出席G20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在演讲中把脉世界经济“向何处去”的焦虑,向世界描绘了站上新起点的中国经济,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五个坚定不移,是对中国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另一种阐释,也是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中药,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发展新路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集中体现为一国对国际经济规则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力。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不仅越来越必要,而且越来越有利于改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经济基本上游离于全球经济之外,我们只是国际经济规则的旁观者。 第二阶段以“入世”为标志,中国正式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遵守者。第三阶段,即成为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材料三:中国举办G20峰会,不是出于什么外交“面子”,而是维护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平衡的重大战略选择。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20个国家达成了“五个决心”的杭州共识:第一,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继续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运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等多种有效政策工具,共促全球经济增长。第二,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全球增长开辟新路径。第三,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推动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落实各项金融改革举措,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就能源可及性、可再生能源、能效共同制定了行动计划。第四,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重申反对保护主义承诺。 第五,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二十国集团合作成果惠及全球。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同意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

              (2)用政治生活有关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努力提升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 4.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最先被互联网改变的,是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服务环节,淘宝、微店、打车软件、P2P. 020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新引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

              材料三 

              适应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了包括《专利法》《商标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一大批法律法规。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不仅重视打击国内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还加大力度保护海外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和国家的相关经济权益。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能成为制造业新引擎的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12分)

            • 5.

              材料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4月30日,农业部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专题研究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眼破解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突出问题,适应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手发力,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在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方面,通过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破解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突出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材料二:2017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要唱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主旋律,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通过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周边乃至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增长率示意图


              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

              材料二 连作土传枯萎病是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世界性难题。N大学科研团队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直致力于该难题的研究并摘得我国肥料领域唯一“国家专利金奖”。X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与该科研团队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X企业以70%的资金股份与N大学以30%的技术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搭建现代企业模式,成立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依托强大的技术后盾,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机制;始终坚持将最好、最新的产品呈现给农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顺应市场发展,实现生产型到技术服务型、产业集团型转型。因此,该企业快速成为我国有机(类)肥料行业的“领头羊”。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M市经济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材料二,从“企业与劳动者”的角度,谈谈该企业成为 “领头羊”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启示。

              (2)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可靠、快捷舒适、低碳环保,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和交往,还推动了不少产业的发展。高速铁路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波兰等国家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他们的高铁建设。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目前不少国家在发展高铁时乐于与中国合作。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瑞士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论坛上指出,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他剖析了当前全球经济领域存在增长功能不足、经济治理之后、发展空间失衡等三大突出矛盾。为此提出打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为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同时习近平主席介绍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以事实和数据说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更是贡献者,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引发强烈反响各国政要学者纷纷点赞。

              材料二 瑞士素有“品牌之国”美誉,“瑞士制造”已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瑞士除了钟表等能够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传统制造业外,瑞士人特有的研发精神和教育精神,在精密机床、仪器等高端制造领域具备独特技术优势。中国目前正进入“双中高”发展阶段,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升级。习近平主席指出:两国将推动建立中端高水平创新平台,并在这一创新机制统筹引领下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瑞士工业4.0”的对接。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学知识,谈谈中国制造业应如何加强与瑞士制造业对接。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G20杭州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纳为峰会重点议题进而寻求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绿色转型。

                 材料一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并提出“发展绿色金融”。

                 2016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制度总体上停留在试点和政策层面,内容尚不完整,效能也难以充分发挥。我国绿色金融立法,以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开始,迄今已出台多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从实践情况看,仍存在立法层次低、责任归属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等缺陷。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发展短板,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建设,已成为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

                 从当前情况看,要实现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和在2030年或之前碳排放达标的国际承诺,预计每年需要3万到4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投资。但业界估计财政资金只能覆盖绿色投资的15%左右,因此绝大部分的绿色投资需要来自社会资金。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发展绿色金融的合理性,并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银行信贷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载人航天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20多年来,我国载人航天有2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投入产出比在1︰10到1︰12之间,带动了微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通信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拓展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渠道,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提高了我国航天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20多年,花费350亿人民币,几乎全部来源于财政,众多的参研参建参试单位之间协同配合,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推进了我国航天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航天科技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并带动了上述科学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 中国政府始终在航天领域积极展开对外合作,通过签署一系列协议和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不断推进和平利用太空的国际合作。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与30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余项合作协定,累计实施44次商业发射,完成9颗整星出口。这些成就充分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认可。中国航天发展是开放的,我们利用空间资源,为维护世界和平、为国防建设服务。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经济意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航天领域积极展开对外合作的正确性。

            • 10.

              材料一: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异

              注:“长江经济带”的基本发展情况是:下游繁荣,科技发达,制造业优势明显,中游次之,上游相对比较贫困,但是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红利大,自然资源比较充足。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可带动约6亿人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一是“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形成“T”型结构:30多年来“沿海一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而现在“沿江一横”长江横向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将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三是长江经济带和别的经济区域最大的不同是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可以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形成开放新局面。李克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把建设长江经济带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带动创业就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同时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一个战略倡议。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来促进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深化全方位的合作,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它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它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发展的大潮流。 该规划也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的合理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