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注:2007年,中国开启第一列高速列车,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1.8万公里,且远不会停止建设。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1.8万公里高铁线路。
              材料二: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的商业运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材料三: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新丝绸之路),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对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建设,这又将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无限商机。“一带一路”涉及高铁建设规模达到2.63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28.3%,占中国有望参与海外高铁总里程的76%,项目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泰国、柬埔寨及东南亚地区。也将为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大力支持,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
              (1)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中国高铁不断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积极意义。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投行是首家由发展中国家组织成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2013年10月,中国提出筹建亚投行倡议。2014年10月,首批22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2015年6月,创始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亚投行57个成员国,涵盖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拉美等五大洲,以发展中成员国为主体,同时包括大量发达成员国。2015年10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决定:批准2015年6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北京签署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
                  材料二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它是中国新的国际金融战略平台。作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在1000亿美元亚投行的法定股本中,中国的股本金占亚投行总股本金30.34%.从2010年到2020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约为8万亿美元,亚投行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多渠道动员各种资源特别是私营部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成功筹建亚投行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亚投行成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 3. 当今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世界张开怀抱:
              经济开放硕果累累  1978-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从由世界第三十二位上升至第一位。从共建“一带一路”到中韩、中澳自贸协定落地生效,从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投入运转……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正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外交成就令人欣喜  从“白宫秋叙”夯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到非洲大陆万人空巷迎接“老朋友”;从深度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南苏丹问题、叙利亚问题,到与各国一道致力铲除恐怖主义土壤、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协定……中国与世界进入了深度互动,充分展示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文化交流亮点纷呈  我国在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在海外联合办报,让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用对象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华文化。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正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请运用经济生活的观点,说明开放是我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2)开放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西方截然不同。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完成如表。
              发展路径 目标追求
              美国 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 成为并维持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中国 ______ ______
              (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架起了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和理解的桥梁。有人认为:在对外交往中,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同中华文化。请评论该观点。
              要求:①围绕观点,运用文化生活、唯物辩证法知识展开评论;②论点正确,论述合乎逻辑,全面深入;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300字左右。
            • 4.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布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破 4 万亿美元大关,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73%仍由外资企业生产,其余均为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1)概括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带二路”战略将是推动我国经济走,出结构 调整阵痛的强大动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途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促进商贸物流等新型业态发展;吸引国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构建辐射东、中、西的产业发展空 间布局;促进沿途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居民创业、就业,拉动内需;加强国家及区域经贸合作,开 拓出口市场、资源能源投资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价值。
              材料三: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 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头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 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 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 5. “两带一路”战略(“两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开放战略、贸易战略、产业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两带一路”战略本质是轴带引领战略,勾画的是国际合作框架、国际经济大通道,把中国的东中西部及沿海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战略对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会带来开放格局的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提速,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两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又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东盟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各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两个丝绸之路”战略体现了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3)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两个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4)“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请你就各国如何更好地利用丝绸之路发展友好合作提出两点建议。
            • 6. 材料一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更好地满足地区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的需要,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对此,国际社会反响不一。亚投行的建立表达了各方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望,得到多数亚洲国家的支持肯定。但一些西方国家为维护自己的金融主导地住,不仅对此持批评怀疑态度,甚至向其盟友施压,阻止他们的参与。
              材料二 2014年的北京APEC会议上,“中国声音”备受关注,中国提出的启动并推进亚太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建设,受到与会嘉宾们的积极评价。和平稳定、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创新繁荣的睦邻新思路是中国向亚太伙伴反复发出的信号,这种中国智慧必将为铸造和平、发展、繁荣、进步的亚太梦想的实现注入持久活力和动力。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国际社会对建立亚投行反响不一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智慧”能为实现亚太梦想注入持久活力和动力的依据。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9月15日中秋佳节之际,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空二号,顺利奔赴太空。尽管起步晚,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航天事业: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等在国家航天政策的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保障持续稳定的航天活动经费投入,建立航天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市场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开启了我国航天新时代。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开启航天新时代。

              材料二 2016年9月,由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主办,旨在“实现亚太无缝、全方位互联互通”的“亚太互联互倡议对接”国际研讨会在扬州开幕。

              与会专家认为,亚太互联互通尽管有困难和挑战,但前景乐观。丝路基金设立、亚投行良性运行、强势扩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得到了沿线国家和这组织的积极响应。目前已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引入外资的80%以上和对外投资的60%以上都在亚太地区,中国对亚太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50%。可以说,中国与亚太已经结成命运共同体。

              (2)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与亚太结成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材料三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材料四   杭州峰会落下帷幕,世界舞台上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据说,在参加完峰会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很有压力。他对习近平主席说:“习主席呀!,我看到你们办的峰会,我们明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超不过你。”习主席的回答很有智慧,他说,这是一个德国啤酒和中国茅台的关系,你有你的味道,我有我的味道,相信你在德国一定能够办得精彩。

              (3) 

              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习主席的回答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四 2016年9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成功飞天。9月16日,经过两次变轨进入近圆形轨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还将再次对天宫二号进行轨道控制,使其进入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十一号到来。据了解,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将首次模拟未来空间站的交会对接方式,即载人飞船利用自身机动能力去追踪空间站。2017年4月20日,又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了“天舟一号”。

              (4) 

              结合材料四,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成功加以分析。

            • 8.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

              (1)请写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中国应该如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9.

              2015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36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但始终向前,得到历史性发展。2013年6月我同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就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两年多来,中美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给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许多福祉。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不断拓展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务实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结合材料和“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的正确性。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打开了“筑梦空间”。“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44亿人口联系在一起,实现40多个国家的互惠共赢。2016年是“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互经济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的合理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