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总统大选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也关系到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结果也会是灾难性的,两个强国都将走向衰弱。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在1914年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中国正在崛起,美国的发展显得慢了下来,世界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材料二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对世界影响深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习主席强调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强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结合材料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应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 2.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5日,中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各方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引领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向的重要里程碑。峰会中,习近平主席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努力做到:

              第一,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要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第二,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

              第三,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该如何对待G20的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杭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实施“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通过“一区十片、多园多点”的创新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乐园;加强科技和人才创新,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产业创新,深入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推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形成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信息经济为引领、高端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新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动态调整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商生态。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先发优势,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外资利用和对外投资,以更高视野、更新姿态融入全球化。数据统计显示,杭州经济增速时隔三年重返两位数增长,外贸逆势飘红;服务业对GDP贡献率高达74.6%,信息经济贡献率超过50%……杭州走出了一条漂亮的“微笑曲线”,让自己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3)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杭州市是怎样走出一条漂亮的“微笑曲线”,让自己既有颜值,更有气质的?

            • 3.

              201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驱动引领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 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发达国家在科学前沿和高技术领域仍占优势,我国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亟待加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经济发展尚未真正转到依靠创新的轨道。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亟需发展壮大。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关键是加快技术创新,强化创新引领作用。

              ☆创新驱动维系国家命运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宇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1) 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制造企业应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2) 结合材料,分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外交政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 4.

              2016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中国生效10周年。2016年11月16日,联合国所属网站发布中国接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履约审议报告执行摘要,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层更加重视反腐工作和《公约》落实,展现出持续、坚定不移的决心。

              从2014年的APEC《北京反腐败宣言》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都体现了中国参与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的积极姿态。中国主张,国际反腐新秩序当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基础法律文件和国际法依据,这一共同遏制和全球治理的理念,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联合国与APEC属于同一类型的国际组织。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2)中国为什么主张国际反腐合作要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

              材料一

              “金砖国家就像5根手指,伸开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第七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曾这样比喻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力量。攥指成拳、携手前行,第八次会晤将进一步巩固传统友谊、推动发展战略对接,凝心聚力,唱响共谋发展的“金砖声音”。

              材料二

              由于世界经济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金砖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果阿峰会的主题是“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决方案”。习近平主席将与各国领导人一起探讨发展难题,提出应对当前挑战的新倡议、新方案。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金砖国家唱响“金砖声音”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知识,为金砖国家解决发展难题提出你的建议。

            • 6.

              南海仲裁案就是一场闹剧。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迄今,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请从“当代国际社会”知识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应持的立场。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当前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对世界影响深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习主席强调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都在寻找提振经济的“药方”之际,中国在G20杭州峰会上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参会各国的广泛认可。

              材料:中国提出,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变,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应该以开放为导向,广纳良言,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应该以合作作为动力,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全球性挑战;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点赞。








              (2)“中国方案”赢得国际舆论高度评价。请就如何宣传“中国方案”列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

            • 9.

              材料一:去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盟及其盟友先后对俄启动了多轮制裁,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关系急剧恶化,降至“冰点”;今年,俄罗斯和法国均遭恐怖袭击,美国也收到“恐怖威胁”,致使俄法美宣布“结盟”以共同打击IS。

              材料二:2015年10月27日,美国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我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12海里,对此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强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开展建设,是主权范围内的事,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中方一向尊重和维护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如与亚太经合组织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将中澳、中新(西兰)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摩洛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我国积极推动外交事业大发展大作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由“冰点”转为“结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方的态度立场表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三,从当今世界主题和格局、我国对外政策的角度简要回答,为什么我国要积极地同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

            • 10.

              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史表明,日本从来就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国家。“九一八”、“七•七”、“八•一三”,日本挑起的种种事端,无不以偶然事件开头——然而历史一再证明,日本人的“偶然”背后,皆是精心规划组织的“必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后,日本不仅在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不断无理取闹,还在美国另一只手掀起的南海争端中,主动扮演角色,又是声称要与美国联合巡逻南海,又是派EP-3侦察机到南海,又是积极与菲律宾开展军事合作,又是拉拢推动所谓七国集团对中国施压……2016年6月17日,中国军队两架苏-30战斗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例行性巡航。日本两架F-15战机高速逼近挑衅,甚至开启火控雷达对我照射。我军机果断应对,采取战术机动等措施,日机投放红外干扰弹后逃逸。

              材料二 从东海争端到南海搅局,再到与美国合谋推动抛开中国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日本在这一系列的具体利益争夺背后,还隐含有一个更加长远的险恶目的,那就是针对中国的发展设局:在海洋上围堵中国形成对中国的封锁链;在国际上孤立中国,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的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它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其体现了哪些政治道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日本的险恶用心?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