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以来,我国的选举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特点
              上世纪50年代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乡镇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没有差额选举。
              1979年修改选举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由等额选举变成差额选举,直接选举从乡镇一级人大代表扩大到县级人大代表
              2010年我国开始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真正做到了城乡“同票同权”
              (1)上述材料中,我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觉得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 2.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
                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2)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 3. 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
              表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份1953197919952009
              比例(%)13.2618.9629.0446.6
              表2 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以全国人大为例)
              选举法制定或修改年份1953(制定)1979(修改)1995(修改)2010(修改)
              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8:18:14:11:1
              注:“8:1”也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口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就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其他类推。
              (1)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2)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