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普法及依法治理水平,G县开展了“法治农村”创建活动。初步实施法治农村建设三年规划,让法治精神在全县农村基层落地生根。2015年在全县推进100个法治村创建,典型引路,辐射全县,2016年推进200个法治村创建,2017年推进300个法治村(社区)创建。通过“村民法治夜校”、“普法图书架”、“一对一法律咨询”等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并着力提升村“两委”依法履职意识和提升村民知法守法意识。
                  材料二:2015年12月3日,财政部向社会发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2016年中央财政将选择13个省份开展试点,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试点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要给予必要支持,试点资金主要用于对鼓励土地流转、零散土地整治、发展为农服务、物业经营等进行补助,要坚持集体所有、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村为主导的基本原则,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G县开展“法治农村”创建活动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怎样更好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 2. 2016年2月21日,新华社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街区”一词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街区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社会,舒适居住、便捷生活、休闲娱乐、商业贸易、便利交通在这里有机融合。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负责建设街区道路、车站、公园等便利设施和公共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增加警力配置和社区巡逻,加强对街区的监控,防止偷盗等犯罪行为。每个街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色,经常举办丰富多样的街区活动,以更好地引导人们融入街区。英国出台了《街区保护法》以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韩国的街区管理更是充分发挥了小区物业会的作用。
              《意见》提出,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但安全保障、街区管理、环境卫生、公共资源分配等问题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欧美国家在街区建设中的做法给我国怎样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在街区建设中应如何让街区提升吸引力和宜居度。
              (3)如果这个政策正式执行,请你为此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精炼,富有特色,每条字数在20字以内。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实现“共享”的重要节点是“补短板”,特别是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
              材料一:我国近年来基尼系数指标:
              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基尼系数0.4910.4900.4810.4770.4740.4730.4690.462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警戒线为0.4。
              材料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我国现行标准下(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实现脱贫,贫困县(592个)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材料三:贵州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2012年底达1019万人,约占贵州全省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通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已减少贫困人口526万人,累计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实现“减贫脱困”。2013年以来,贵州省委统筹安排党员干部13万人次下基层,按照每村一组5人的标准,开展“奔小康驻村”工作,覆盖全省贫困村。驻村党员走村串户,做群众服务的贴心人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三年来,驻村党员为扶贫开发工作出点子51.83万个、找项目4.98万个、筹资金41.25亿元。在减贫脱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总结和推广了“四看三公开,两议一公告”的贫困户识别法,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级村民议事会议、乡村组三榜公示以及区级公告,将贫困户全部纳入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建档立卡”管理。。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分析“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总结贵州省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