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2014年十一黄金周刚过,雾霾便来势汹汹,让华北大部分地区再遭“心肺之患”。在下半年首个重污染预警中,北京市民再度体验了一把“京华烟云”。刚刚进入10月,中国中东部再度开启“雾霾模式”,而随后的秋冬数月,中国还将面临秸秆焚烧、燃煤采暖、春节爆竹“三道坎”的考验。有人感叹“无处可逃,听天由命”;也有人喊出“人定胜天”的口号。

              材料二:江苏省2014年一号文件《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是全国第一个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一号文件,江苏省今年规划50亿元用于治霾。《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治理、能源结构优化、发展绿色交通、治理城乡污染等5个方面的防治任务,以及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监控预警、完善政策体系、推进联防联控、倡导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能动性关系的知识对防治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驱散雾霾,重见蓝天,政府义不容辞,公民人人有责。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驱散雾霾,重见蓝天,市民应该有怎样的担当。(6分)

               

            • 2.

              网络谣言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在网上兴风作浪,扰乱人心。2013年9月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标尺,从而规范网络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这也再次警醒我们,无论互联网站还是网民,都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两高”的《解释》颁布和实施,有的网民认为网络这一公共平台不再畅所欲言, “言论自由”已一去不复还了。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反驳这种观点。(6分)

              (2)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两高”出台的《解释》对网民依法使用网络发表舆情的正确价值导向。(6分)

               

            • 3.

              “政社互动”全称是“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其内核是“凡村(居)自治事务,放手其自主管理”;“政府部门行政事务不得随意下派”。“政社互动”的意义在于(   )

              A.创新了民主管理的模式,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B.有利于更大程度上方便群众自治组织参与民主监督
              C.扩大了村(居)民的政治权利,保障了群众切身利益
              D.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的发展
            • 4.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是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 5.

              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现象日益普遍。下面是公民参与两种主要政治活动的程序图示:

              对公民参与上述两类政治活动所产生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民依程序1参与政治活动,有利于公民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②公民依程序1参与政治活动,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③公民依程序2参与政治活动,有利于公民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④公民依程序2参与政治活动,有利于决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6.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某地就是否对家用轿车实行单双号出行公开向市民征集意见。假如你通过电子邮件向地方政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种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

              A.信访举报制度
              B.社会听证制度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舆论监督制度
            • 7.

              浙江省政府根据民众网络投票结果,从16个为民办实事的候选项目中选出十项列入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使民生实事紧扣群众关切,贴近民心民意。这体现了(   )

              ①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府决策          ②公民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③政府在拓宽民主管理的渠道          ④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8. (2015•江苏)政府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往往召开听证会。为达到预期效果,召开听证会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
              ①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
              ②公民应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质询权
              ④客观事物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然而法治基础目前依然相对薄弱。强政府弱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产权保护不力、商业贿赂、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与过度行政干预有关;我国企业每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的履约率仅为60%,每年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
              材料二  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针对材料一中所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2)材料二中这一“路线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 )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作为国家公民,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 10. 网络在给信息交流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o丰富的表达渠道不遭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即保持理性的心态。这要求公民必须(  )
              ①增强公民意识,参与民主管理    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⑨创造多种条件,充分表达意愿    ④提高公民素养,有序参与政治。
              A.①⑨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