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材料一 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6分)

              (2)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6分)

              材料二 日本政府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各地陆续发起了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活动;然而在游行过程中极少数市民无视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造了打砸商店、焚烧日系车辆、甚至殴打在华日本人等不和谐事件。

              (3)请运用公民的有关知识,阐明你对上述事件的态度。(6分)

               

            • 2.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材料二  养老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养老服务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在吸纳劳动就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政策得当,处理得好,可以取得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加快发展养老事业政策措施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在养老问题上“取得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双赢”。(14分)

               

            • 3.

              (28分)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执政65年来,多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章中的表述,及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党章内。

              1945年,七大

              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添加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1956年,八大

              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在原“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982年,十二大

               

              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1992年,十四大

              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反映在党章中

              提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2013年下半年,某省政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委托近8000名驻村干部向重点帮扶2571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群众问计求策,虚心向群众问计、诚心听群众评议、真心为群众解难。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发展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该省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工作的依据。(12分)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多次修改群众路线的原因(4分)

               

            • 4.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约2 500年前,在《嵌礼记·礼运篇》中,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痰者皆有所养。这大概是最早的、以最简单的语辞阐明“社会保障”一词含义的一段陈述了。它涵盖了养老、失业、孤苦无依者救助、医疗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方面,并且精确地指出了这一制度的核心精神——“天下为公”。

              材料二:中国的社保十年

              时间

                  目标

                  具体措施

               

               

               

              2002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伤保险条例》颁布;2004年修改的宪法第一次明确将社会保障制度载入条文。同时,中国政府第一次针对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发布了白皮书。

               

               

               

               

               

              2006

               

               

              到2012年前要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2020年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并

              覆盖全国居民,人人享有生活保障。

               

               

              2007年开始,新社保体系几大核心申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建设阶段;200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启动,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合龙;2010年《社会保险法》出台;2011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于7月1日启动,计划到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1)阅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14分)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孔子“社会保障”思想和党与政府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异同。(12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Q县的老张是善于创新的农民画家。其创作的新闻漫画,直面现实、描摹世态,针砭时弊、褒扬正义;既保留了传统民间艺术的拙朴,又融入了现代漫画的幽默;既富有浓郁的乡土艺术味,又汲取了西方政治漫画迅捷、准确传达新闻要旨的特点。这些新闻漫画的传播,在为群众送去优秀精神食粮的同时,还发挥了“群众监督干部”的作用,因而受到广泛的肯定,老张也连续两届当选为Q县的人大代表。

              (1)材料中老张行使了公民的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7分)

              (2)结合老张的事例,简析我们应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文化创新?(9分)

               

            • 6.

              (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是使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推进加速的重要的手段。为提高国民阅读水平,国务院正着手制定《全民阅读条例》,将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网友们纷纷发帖表达观点:

              网友甲:阅读是个人的权利,政府没必要参与,全民阅读主要靠民众的自觉自愿。

              网友乙:阅读关系国家发展,个人力量过于微弱,全民阅读主要责任在于政府。

              材料二 S市积极推进全民阅读,让阅读融入人们生活。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的支持力度;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搭建全民在线阅读平台,做到现实和虚拟阅读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全民阅读,广大市民在收获阅读乐趣的同时,提升了道德境界,促进了社会和谐。

              (1)结合材料一, 在甲、乙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运用公民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进行评析。(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S市推进全民阅读措施的文化生活依据。(11分)

               

            • 7. (2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稳健扎实、积极进取的姿态推进各项工作。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某市作为试点单位,率先编制了一份“权力清单”, 第一次将各部门权力范围通过白纸黑字确定下来。政府领导干部的办公室内,都张贴了一张权力流程图。一张图,所有的责任义务清晰明了,领导干部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让外人一目了然。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网站,老百姓不但可以公开看到市政府手中究竟有多少权力,哪个部门可以做什么事、什么事不可以做,还能了解到每项行政权力是如何运行的。
              材料二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的有关知识说明实行“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12分)
              (2)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认识。(10分)
            • 8.

              (24分)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现实文化生活,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谈谈你对材料一所述内容的理解。(12分)

              材料二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国家利益作为社会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理应得到各方面的服从和维护。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倡导国家利益至上,却遭遇了冷嘲热讽,这让他很困惑和郁闷,也应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对我们的要求及其依据。(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