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在这一活动中(  )
              ①需凸显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英戏剧文化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③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2.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必然要求。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
              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C.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3. 文学家钱钟书认为“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由此可见(  )
              ①世界各国文化应相互交流,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相同的
              ③文化是世界的,要拒绝民族文化特色
              ④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共同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4.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又具有从未中断过的文化积淀。但是中国的文化企业数量多, 层次低,资本缺乏,规模太小。前些年虽然经历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制的变革,建立了一些大型文化企业, 但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不高, 不具有品牌优势。
              文化产品与传统商品的消费特点是不同的,文化产品的一个主题或一个概念被千百年来的艺术家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演绎会引起人的欣赏欲望, 并且传播越广越远越能被人所接受。这一点我们不难从希腊故事、神话、戏剧和雕塑被全世界广泛传播而倍受青睐就可以看得出来,文化资源消费的人越多产生的文化观念和快乐会越多,积淀下来的文化资源会令效用递增。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同时也启发我们的新思维。
              我们要敢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进行包装和演绎。我们不怕这种文化资源有多古老, 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加入现代元素就一定能使其焕发青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一谈我国文化产业怎样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国际市场?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数字化时代,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调查显示,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写字不规范,正成为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有专家建议,书法课程应该纳入国民教育,各地各学校应多举办书法比赛、书法公益讲座、书法作品展等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感受汉字之美,把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简要说明材料所蕴含的《文化生活》知识。
            • 6. 阅读下面材料: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军事访问,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
                  材料一  在访问期间的中英工商峰会上,习主席就开拓中英合作新局面提出“深、通、实、新”四字建议:“深”即增进政治深度互信;“通”即加强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对接上的沟通;“实”即具体合作中要注重实际效果;“新”即合作的内容、方式、方法上要突出创新。
                  材料二: 2015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是继2008年“时代中国”和2012年“艺术中国”活动以来,两国间的又一次国家级大型人文交流合作项目。中英历史证明,尽管两国制度、文化不同,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两国文化、中英关系就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做好“中英文化交流年”活动对于进一步推进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简析“深、通、实、新”四字建议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何、如何做好“中英文化交流年”活动?
            • 7. 材料一:二十年前人们还不清楚互联网是怎么回事,网络认知模糊。“触网”21年,网络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全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上商店遍地开花,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网络观念深入人心。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强国战略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乌镇会议必将开启各国文化“美美与共”的新时代。
              (1)材料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启各国文化“美美与共”的新时代。
            • 8. 2014年11月,由梅葆玖指导的《梅兰霓裳》在天津海河剧院成功上演受到观众赞赏。该剧在保留梅兰芳大师经典唱段的基础上,运用三维虚拟影像等手段再现。梅葆玖说,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切现代手段都是为京剧服务的,京剧的“根”不能变。这表明(  )
              ①吸收外来文化就会失去文化民族特色    
              ②注入时代特色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公众质疑。为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北京市出台了高考英语降分、语文增分的方案,该方案引起了巨大争议。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增加语文分值,有利于让大家学好母语,重视国学。”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这种现象的持续,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原其语言交流工具属性。”
              ……
              反对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降低人们的英文素养。其实,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旅游都需要一
              定的英语水平做基础。”
              “融入经济全球化是推动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
              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高考英语降分的利与弊进行全面分析。
            • 10.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屠呦呦及其团队正是植根于先人的医药智慧积淀,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但它的研发过程与中医药传统的“煎煮熬”截然不同,而是结合了现代医学技术和标准,充分发挥了中西医药各自所长,把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最终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明雄辩地证明,中国医药学确实是一个宝库,应当更加努力发掘。通过对传统中医药的继承发扬和发掘提高,研究者一定会继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屠呦呦作为中医药学者首获诺贝尔科学奖,无疑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并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同时也为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带来多方面启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青蒿素研发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2)结合“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分析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