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留存着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一说如何保留北京的胡同文化。
            •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件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品格的集中表现,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
            • 3. 2016年3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两个精品特展--2000多年前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近5年成果展和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王后妇好墓考古发掘40周年纪念展,一开展便引来热切关注。这样的场面不禁让人想起2015年故宫推出的“石渠宝笈”特展引发的“故宫跑”现象。
                    曾有人认为,历史文物在今天的流行文化中“曲高和寡”甚至“乏人问津”。但故宫特展的蜿蜒长队、首博特展的观展热情,让人欣喜又不失为提醒:公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他们能够触摸到的有质量、有品位的文化产品不多。与其简单抱怨公众对历史、对文物不感兴趣,不妨问一问,我们是否能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文物是国之瑰宝。它唤醒了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恒久魅力。
                    “故宫跑”“首博热”折射出让文物‘活’起来的无穷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 4. 天津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已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文化支撑。面对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如同全国各地一样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文化保护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文保单位的资金预算不足,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比重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联合国组织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的合作亟待加强;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存在随意刻画、破坏古迹原貌等行为。
              针对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三条建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 5. 文化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文物的保护、抢救、利用、管理上,一些地方还存在“脱靶”现象,有的保护手段单一,保护技术缺乏针对性;有的开发不够,只讲眼前利益,不顾长远的发展;过度开发,忽视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加强文物保护的价值。
              (2)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中文物保护错误的做法加以批驳。
            • 6. 某市召开文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市文化工作,再次强调了“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请根据该市文化措施,回答其《文化生活》理论依据
              措施依据(《文化生活》)
              (1)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
              (2)加快发展创意、动漫、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集群,提高重庆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
              (3)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3)
              (4)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4)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两带一路”战略(“两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开放战略、贸易战略、产业战略和外交战略。
              材料一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二  “两带一路”战略本质是轴带引领战略,勾画的是国际合作框架、国际经济大通道,把中国的东中西部及沿海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战略对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会带来开放格局的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提速,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材料三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又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东盟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各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两个丝绸之路”战略体现了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两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两个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 8.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线路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包括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现在它是关系经济、交通、文化、旅游等诸多体系的国家战略。
              目前,已有泉州、福州、北海、广州、漳州、宁波、南京、扬州、蓬莱在内的九个城市相继联手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行列,准备在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继陆上丝绸之路、大运河后,我国又一重大的申遗项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重要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