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合理利用是文物工作的重要方面。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8位全国人大代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提出了修改建议,认为现行的《文物保护法》只讲保护、不讲利用;只讲被动保护,不讲积极利用,因此主张将《文物保护法》的名称改为《文物法》。
              国务院2016年3月4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吸取以往文物利用中出现的不当、过当等问题的教训,强调要合理适度利用,提出了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
              (1)文物古迹既要“保下来”,又要“用起来”。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将《文物保护法》的名称改为《文物法》。”的建议的合理性。
              (3)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今天,请就如何合理适度利用文物提出两条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
                  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弘扬长征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情怀,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崇尚正义。追求进步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长征精神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物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不仅是地理变迁、水文、地震等讯息的“记录者”,更不仅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肩膀”,更重要的是,文物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堪称民族与国家的“根”与“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我们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1)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需要加强文物资源保护,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社会历史的相关知识,分析“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的原因。
              (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培育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提出两条建议。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日,海昏侯墓的珍藏首次亮相,引发了人们对这座沉睡了2000多年的汉代王侯墓的高度关注。这个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已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不久的将来,一座优美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文物保护对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推动文物保护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写两条建议。
            • 5.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
              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研究制定整体规划,加强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逐步在每个镇村都建立起自己的文化活动室和历史纪念室;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深入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推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整体规划所体现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整体规划的哲学依据。
            • 6.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吹响了深化农村改革“集结号”,绘制出了一幅宏伟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蓝图。某校高三(1)班以“农村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关注粮食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请你阅读表格左边信息,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在答题卡对应序号处作答)
              粮食生产状况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粮食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科技不发达
              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销物流体系不完善
              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意愿不足
              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刺激粮食大量进口
              第二组:热议城镇化建设
              第二组同学展示了一组照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这种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热议。

              (2)有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保护好传统民居。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该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3)也有同学认为,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破坏一些传统民居是必然的,无可厚非。请你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评析。
              第三组:认识基层民主协商
              农村的繁荣离不开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实践,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民监督机制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客。
              (4)请你简要说明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历史观依据,并从公民的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现实意义。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