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 年1 月11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全面阅读“十大重点”,明确将建立全国性书香型社会指标体系,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全面阅读状况监测评估机制,促进书香社会的建设。建设书香社会(  )
              ①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是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要求
              ③对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 湖南卫视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创新的电视探索手段,第一次从父亲的视角去解读亲子教育。这种用“新闻秀”手法迅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启示人们,父亲在孩子的人际交往、品德培养等方面起特殊的作用。由此可见(  )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电视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文化传播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  )
              ①表明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②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④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 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儿童文学对所有读者成长有促进作用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人民真正喜爱的是健康向上的作品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 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即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创新成果的理念和追求。这是因为“工匠精神”(  )
              ①对劳动者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对提升国家的创造力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是解决我国当前创新不足问题的主导力量   ④有利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 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这一天会变得特别温馨,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7.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历史中,每一个节气对应的诗歌都不少。在文人墨客笔下,它们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体现了(  )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并享用着文化
              ②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 2016年9月29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发布。行动计划确定2016-2020年深入开展人权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权精神内涵,培育全社会尊重人权的文化。深入开展人权教育应该(  )
              ①发挥科技在人权教育中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发挥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的重要角色作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全面吸收西方国家人权思想和人权制度   
              ④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造尊重人权的良好文化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9.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迅速升温,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国学院延伸至中小学。重视国学有利于(  )
              ①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②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④传承国学经典,实现文化的复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0.

              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 回答下列各题。

              1.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扩大中外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了积极作用。这是因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2.比尔•盖茨认为“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从哲学角度看,创意的“裂变效应”体现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正确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A.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发展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D.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