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美德影响深远:有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有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的精神;有邻里守望相助的社会民风;有孔融让梨、王祥卧冰、恣蚊饱血等礼孝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之道;还有崇尚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个人修为的“慎独”境界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为我国社会长久的家庭和睦与人际关系和谐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推动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现在,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进行“十佳”道德模范评选,举办被国人称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让无数的中国人感动不已,心灵得到一次次净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回答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结合自己的实际,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角度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两条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 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山东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系列举措:加强古籍整理,出版文化典籍和学术专著;创新“图书馆+书院”的模式,拉近民众与传统文化距离;加强文物保护,推选2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齐鲁文化走出去打响孔子品牌,澳亚文化节“聚焦山东”让独具魅力的齐鲁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材料二  山东省D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注意挖掘发现和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模人物和群体,如“微尘”爱心团体、“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和“感动D市”十佳道德模范等。草根榜样平凡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敬、可亲、可学,能凝聚起强大的道德力量,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弘扬传统文化举措的积极作用。
              (2)阐释材料二蕴含的价值观道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如何处理“四个全面”的关系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海口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知识,说明海口市的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 4. 中国的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叶圣陶家族文脉传承,历经四代,跨越百年沧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人文脉文风】作为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的创作体验是: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自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叶氏后人延续先生家学文脉,在文学创作中保持质朴文风,启迪人们全方位思考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让文学作品绽放时代生活的光芒。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文学作品创作途径的理解。
              【师传师承师道】叶圣陶一生和教育结缘,对读书和受教育见解独到。他认为: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而“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读”是为了“做”,要把所学“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合格的社会公民。
              (2)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说明叶圣陶的教育观对你成长的启示。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因“志”而行,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有这样一群人,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用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目前,6000余万志愿者已成为熠熠生辉的“中国名片”,他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为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2016年10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2016年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荚志愿服务社区活动(以下简称“四个100”)。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开展“四个100”评选表彰活动的意义。

              (2)有同学认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文化创新能力没有价值。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批驳。

            • 6.

              2016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伟大的抗日战争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彪炳史册,而为这一英雄史诗作伴奏的是一大批抗战歌曲。“九一八”事变后,音乐家聂耳亲自到了义勇军队伍,亲身感受到他们用血肉筑长城的精神和勇气,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着亿万同胞团结一致,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而斗争。《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一经问世就传唱不衰并远播海外。20世纪40年代,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后蜚声世界,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这首歌,后来美国又把它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预定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

              (2)某校要组织一次抗战歌曲进校园活动,请你为如何开展本次活动提出两点合理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