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座殿堂、一块石碑、一个胡同,甚至一颗古树,你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标签,它的相关简介就会显示在手机里,你还可以把这些历史故事带回家慢慢欣赏。如今,北京的很多名胜古迹都有自己的一张“二维码身份证”。
              请你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任选下面某个历史遗迹(图)(也可另选其他),设计编写其“二维码身份证”的具体内容并阐释其文化影响力。100字左右。
            • 2. 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赏析:前四句写朋友处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吧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 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1)请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李白的《行路难》。
              (2)读了李白的《行路难》,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以及这首诗对你的影响。
              (3)请写两条身处困境仍不屈不挠的警句格言。(每条不能超过15个字,若有错别字该条得分为零)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人的信仰迷失,信念动摇的等现象,倡导“24”字核心价值观是立足实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化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厚滋养,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针对当前出现的某些人的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诚信缺少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将成为激励中华儿儿女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作为即将毕业的当代高中生,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提出两点要求。
            • 4.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倡导“天下为公”,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一三民主义,并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终生。他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了维护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时刻都没有停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
              材料二  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其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其革命意志,发扬其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1)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追求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举行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纪念活动”的意义。
              (3)某班开展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主题班会,请你提两条班会主题。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骸。
            • 5.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已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要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8分)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10分)

               

            • 6.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再次将“齐鲁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称之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齐鲁文化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并包含有丰富的天下为公、以人为本、德法互济等政治主张。齐鲁文化中崇尚气节、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兼爱非攻、求同存异、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齐鲁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要大力弘扬齐鲁文化,对齐鲁丈化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挖掘和阐发。
              材料二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某市,是齐鲁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该市积极落实省人大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他们利用自身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区位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两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
              (1)说明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 7.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具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并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
            • 8.
              (22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率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十八大后第一次去地方调研,到了广东,在调研中,他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1)试从唯物论、辩证法两个角度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哲学依据。(12分)
              (2)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如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试分析之。(10分)
            • 9.

              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 2004 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材料二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 10. 中共上海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
              (1)中共上海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提出的积极倡导的价值取向是公正、    、责任、    
              (2)为了进一步展现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精神特征,上海凝练了城市精神,为建设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请写出“上海城市精神”中的两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