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2015年10月5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B贝尔奖的中国人。“中国神药”--青蒿素因屠呦呦而家喻户晓,研究初期,屠呦呦团队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并筛选出了最有希望的青蒿,但实验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之后,他们查阅中医药典籍《射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极。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疾”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虐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针对青蒿素成本高、难以根治疟疾等缺 点,他们又创新出临床药效高于青嵩素10倍的双氢青嵩素,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价青嵩素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青嵩素的创制和推广应用对我们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 2. 材料一  英国人向来以固守传统而闻名,古城保护概念深入人心。位于伦敦北大约200公里的地方,有座始建于公元前71世纪的小城叫约克,被称为“英国的历史书”。它见证了英格兰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经过整修后它以其古老的历史积淀和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发展获得了“最受欢迎城市”,“最适宜居住城市”等荣誉。
                  材料二  2013年10月,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浙江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重要批示。有关专家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继承工作,通过它们了解华夏文明的文化密码和历史细节,一个民族不能失去文化的记忆。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足以证明它具有不容置疑的存在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都有其鲜明特色、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两者之间也存在共同的、普世性的理念,如诚信的价值理念。把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中任何独特价值理念说成是普世性价值理念,都是错误的。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一个民族不能失去文化的记忆”的理解。
              (2)结合学者的观点,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进行论证。
              (3)试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价值理念,并写出一句体现这一价值理念的名言(例: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3. 人口素质是人口在质的万面的规定性,它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近年来,出国旅游体闲度假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是,中国游客不又明现象却时有发生,备受诟病。有人说,每一位外出旅游者都是一张移动着的“中国名片”,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应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及好的国民形象。
              阅读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公民如何做好移动着的“中国名片”。
            • 4.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屈辱的历史让中国丧失了基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949年新中国成立,屈辱的历史结束了。在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部分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没有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提高。许多人仍以“吃洋餐、用洋货、嫁洋人、过洋节、秀英语”为荣,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知之甚少。
              (1)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分析文化自信的树立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能同步这种现象。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迈进,青年学生责无旁贷。你认为我们青年学生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能做些什么?
            • 5. 在当今“引进来、走出去”的巨大潮流中,追求中国自主品牌是时代发展的选择。中国是经济大国,但却是品牌小国,在2013年美国商业周刊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排行榜中,我国内地1个品牌也没有入选。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11月16一17日,第七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来自中、美、澳、法、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如何跨越国别、语言鸿沟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观点一:文化是有边界的,成长于不同文化场域的人相遇,可能由于民族文化、宗教、观念、语言等因素产生交流阵碍、冲突。
              观点二:只有立足于本国地方性的跨文化经验,形成对自身问题的理解、理论的提升,才可以与世界的不同文化时话。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如何实现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发表你的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