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代表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良方,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习近平出席G20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在演讲中把脉世界经济“向何处去”的焦虑,向世界描绘了站上新起点的中国经济,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五个坚定不移,是对中国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另一种阐释,也是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中药,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材料二:习近平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今天,我们仍然要弘扬长征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发展新路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弘扬长征精神的文化价值。

              (3)班级召开“长征赞歌”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 2.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材料一 基于当前形势和各方期待,我国把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希望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四个方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 杭州峰会放眼长远、综合施策、扩大开放、包容发展,中国推动峰会达成的“杭州共识”着眼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根本动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领导

              人杭州峰会公报》《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等文件,开启了世界经济新航程。

              (1)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峰会主题对促进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 请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杭州峰会能够达成共识,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无数仁人志士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矢志奋斗,印证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今天,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3) 有人从孙中山先生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4)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 某班召开“学习弘扬孙中山精神”主题班会,请你就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的意义写两条发言提纲。(每条10~30个字)
            • 3.

              扶贫开发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然而目前我国仍有7 00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有33万个。专家分析认为,因病因灾致贫、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 2016年10月1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10月28日,中国再次高票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这是中国人权外交的亮点,更向世界彰显了我国坚持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的伟大成就。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的减贫行动对推动人权外交的重要意义。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请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书写两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明确,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深空探测已成为新世纪航天探索的热门领域,并呈现出探测目标多元化、探测形式多样化及国际合作更加广泛的特点。

                 深空探测尤其是发射探测飞船和登陆车等,投资需求大、技术要求高,失败风险也大,如果考虑载人登陆,难度更是直线上升,但世界许多国家仍开展深空探测。究其根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认为,深空探索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支持,一个探测计划的成功可以全面提高对太阳系的科学认知和航天技术水平,由此带来的技术进步还可以扩散到众多领域。

                 中国是近年来深空探测领域的“新星”,其中探月是近期主要任务,火星探测计划在2020年之后实施。中国科学家还提出了多项空间探测计划,如“小行星探测”计划,对近地目标小行星进行整体性探测和局部区域的就位分析。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原因。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开展深空探测的。

              (3)阐绕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某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请就此为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两点建议。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中央文明委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本次活动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8个方面为评选标准,从全国范围评选了300户文明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分析广大家庭为什么要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为中央文明委开展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说明依据。

              (3)你打算如何为家庭文明建设做贡献,请简要说说你的具体做法。(说出两点,每点10~30个字)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7.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姓对公共服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各自为政、被动式的管理与服务难以满足需求,“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刻不容缓。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级政府建设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电子政务对协同应用、综合监管的新要求,超出了原有的制度设计范畴。“互联网+政务服务”并非简单地把线下工作搬到网上,而是要求政府工作理念切实转变,对政府工作流程优化再造。总体看,互联网数据共享、协同应用、扁平化等理念,都挑战着政府部门传统的思维方式。

              材料二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依托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和通信平台,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使现代农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互联网+农业”于电商而言,“农产品网上卖”拓展发展空间;“互联网+农业”于农户、消费者而言,增进了互联互动,质量靠得住的农产品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推广;“互联网+农业”于农企而言,让“靠天吃饭”的农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品销售风险,更加注重品牌、特色,树立农业“百年老店”的形象。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运用“互联网+政务”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互联网+农业”带来的经济意义。


              (2) 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我们要弘扬工匠精神,带动我国制造业发展,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1)根据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2)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据此有人认为,劳动者和企业只要注重细节我国就能建成“制造强国”。请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即将召开“工匠精神与我的高考”主题班会,请你为自己拟出两条奋斗格言,要求语言通顺流畅,每条格言字数不超过20字。

            • 8.

              材料一 2016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战胜困难,夺取胜利;“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长征途中,红军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的真理;“长征是一次唤起民众的伟大远征”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

              材料二 长征所体现的文化力量超越时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的人文支撑。站在新起点上,必须从长征中汲取精神力量,积聚前行动力。长征精神主要是: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忠诚理想、坚定信念,民主团结、顾全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远甚于当年的红军长征,这就需要倍加珍惜并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把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结合材料一,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论证红军长征胜利的必然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如何从长征精神汲取力量。




              (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学习长征精神,要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使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更加贴近群众、深入民心。请你为此拟两条宣传标语

            • 9.

              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无数仁人志士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矢志奋斗,印证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今天,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1)有人从孙中山先生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2)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某班召开“学习弘扬孙中山精神”主题班会,请你就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的意义写两条发言提纲。(每条10~30个字)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材料一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民同苦、为民而战、唤醒和解放民众的伟大史诗。理想信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厚土沃壤,又在人民群众的心田中播撒了理想信念的种子。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理想信念,是长征胜利之本、长征的精神瑰宝。新的长征路上,理想信念永远是精神航标。

               材料二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1)结合材料一,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长征精神对“走好今天长征路”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

              (3)班级召开“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主题班会,请就中学生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