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和教育评价等指明了方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目前,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已经率先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中得到贯彻,这为在中学教育中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就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国家颁发了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明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改革发展的重点。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2013年提出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把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让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彰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国家研究制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确性。

              (3)班级召开“增强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请就中学生如何增强自身核心素养列出发言要点。

            • 2.

              诚信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遵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6年我国密集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信用建设改革性文件,批复同意长三角地区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全国自上而下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从我国长期以来的信用建设实践看,要让信用体系充分发挥作用,重要的就是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对守信者予以激励,对失信者进行惩戒。如果没有协同联动,仅在某一方面激励或者惩戒,享受的利益或付出的代价就不够大,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激励或约束作用。跨地区、跨部门和跨领域联合,激励和惩戒并用,其作用则会大大增强。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信息中心承建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总枢纽”,归集各部门和各地基础信息、行政处罚信息、行政许可信息、红黑名单信息等为信用联合奖惩的进一步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全国整体推进、协同联动的同声“大合唱”释放出强烈信号:“信用建设”不仅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桩”和“当头炮”,更是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制度供给的重要抓手。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让“信用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桩”和“当头炮”。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辩证法依据。



              (3)信用是脊梁,没有脊梁人无法站立。综合运用经济、文化生活知识,以“诚信方可成人”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250字以内。

            • 3.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十次提到“不忘初心”。总书记在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材料二  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会议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践行“不忘初心”。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3)请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民主监督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而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将来的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好的最高理想。

              靠着鲜明的政治主张、无限美好的理想和卓有成效的教育,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以此“唤醒工农复种面积千千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取得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理想信念靠什么?首先是教育引导。他告诫我们,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让理想信念教育“硬”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一贯的。


              (3)身教重于言教。请你结合实际,就如何对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3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指出: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认真、敬业、执着、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它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

              我国制造业、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盛行有关。我们要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将其融入每一个环节,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带动我国制造业企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弘扬工匠精神能够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


              (2)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弘扬工匠精神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 6.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正如习近平所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材料二: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市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树立道德标兵;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我们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A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请以此为主题拟写一份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总字数100字以内。

            • 7.

              材料一: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一要从那些沉迷于酒香的领导干部开始,一个喜欢读书的干部,必然是有修养的干部,干部读书氛围浓厚了,才能深刻影响全民读书和书香社会的普及度。二要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为人之父母、长辈要率先读书。家庭读书环境的好坏、氛围的浓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知识创新、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三要发挥好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舆论氛围。四要增加图书馆读书的功能空间,让更多设施体现时尚元素,以期符合青年人审美心理,营造浪漫的读书氛围。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无根是因为缺乏信仰,无病呻吟是精神空虚形成,无魂是心态浮躁所致。

              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 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3)根据你所在的省份的文化底蕴,请你设计两句宣传语,展示文化名片。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要服务发展大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要突出市场导向,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要体现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增强改革针对性、精准性。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国家”或“个人”中任选一个角度,就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几点建议。

              (2)结合材料,运用“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了哪些方法论原则。

              (3)在注重创新的今天,请为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记载着爱国主义的铿锵力量。

              材料一 :“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2017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国家》这首歌曲打动了海内外亿万观众的心。人与人的组合建设了一个家,家与家的组合成就了一个国,家庭的幸福就是国家的幸福。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已成为当代青年的使命所在和责任担当。

              翻开历史画卷,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为了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幸福,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我国出现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借机说事,夸大社会的负面效应,编造不利于国家和政府形象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上散布,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好国与家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当代青年学生应如何承担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 10.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材料 在二万五千里征程中,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下,忍饥挨饿,长途跋涉,身着单薄衣衫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冒着枪林弹雨冲过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无数动人故事,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1) 伟大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需要弘杨长征精神,这体现了我国高度的文化自信。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今天,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的新征程中,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长征永远在路上。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