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粤港澳经济结合作中,广东具有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及制造业发达等有利条件,二港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资金、国际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改革开发30多年来,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分工,到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系列协议的签署和贯彻执行,再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的破茧而出,一步步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近期,三地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材料三: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业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粤港澳三地开展经济合作的理由。(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和对外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粤港澳合作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10分)

               

            • 2.

              (14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6分)

              (2)据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 3.

              (24分)目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期,也进入城镇化关键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去过很多中国的城市,看到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城市面貌很让人羡慕,但总感觉城市之间比较雷同,缺少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色化的东西。”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团长克里斯蒂安·沙伊布日前在北京参加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时说。他的感触道出了中国城市化建设目前所处的困境,也引起了在场人士的共鸣。

              (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建设特色城镇?(12分)

              材料二  2013年山东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本省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二中山东省城镇化建设所遵循的原理及要求。(12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2013年8月-10月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节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一轮查字典、“手写热”的浪潮。

              材料二  我国有关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就推出了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开发的相关项目,如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建议“中华字库工程”,该工程将收集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形体,建立字际联系。为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与此同时,国家号召在全社会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1)运用所学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原因。(12分)

              (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中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的原因。(6分)

              (3)请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我们如何把保护民族语言和推广普通话有机结合起来。(8分)

               

            • 5.

              (24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不仅是我国周边外交基本方针,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亲、诚、惠、容”的理念。

              材料一 南沙群岛自古以级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迄今,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及其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遭到大量掠夺。我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南海问题是中国同南海有关国家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1) 用《国际社会》的知识,阐明我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坚持的立场。(12分)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作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需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的挑战。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自信。(12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贯穿经济持续发展、结构转型升级全过程。

                    

                  注: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低收入国爱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

              材料二  表1   2007~2013年我国商品出口情况

              时间(年)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9690

              12205

              14037

              12016

              15778

              18984

              20489

              公有制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亿美元)

              529.2

              615.1

              779.6

              631.1

              817.1

              1 005

              1005.8

              非公有制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亿美元)

              2 184.9

              3 478

              4 156.1

              3 769.3

              4 923.8

              5 488

              6 012

                  表2   2013年我国不同类型企业高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出口额(亿美元)

              510.2

              3657

              38.9

              860.1

              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

              所占比重(%)

              10.1

              72.1

              0.8

              17

              材料三  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由最初的草原之路,沙漠之路变成一条络绎不绝的商道,最后演变成一条事实上的文化交流之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桥梁,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1)请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针对表1、2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12分)

              (3)联系材料三,为我们今天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吸引力提出建议。(12分)

               

            • 7.

              材料一、重庆区域文化(黔秀文化、巴渝文化、山城文化等)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学术、戏曲和信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又相互借鉴,融合与趋同。这幅“重庆文化地图”,有助于传承、弘扬重庆地域文化;也成为宣传重庆、推介重庆、闪耀重庆、发展重庆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材料二、《科学发展·重庆篇》——生动描绘了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气魄的重庆人书写“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重庆”的新篇章。重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握发展机遇;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推进两江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建设;坚持将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重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12分)

               

            • 8.

              观看电影和心上戏曲是人们闲暇时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戏曲起源于民间,它保存着地方语言和世俗风情,是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现在中国的大部分戏曲和剧种都是世界级或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加强保护。目前,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虽有升温,但仍存困境:有些剧目一直沿袭传统的表演技法,形式刻板,缺乏吸引力;快节奏的生活和丰富绚丽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年轻人离传统的戏曲越来越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加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保护的原因。(8分)

               

            • 9.

              (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在中央电视台展开。关于规范学生汉字书写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第一种,不赞成。

                  网络时代,汉字的载体逐渐从纸质的载体转移到了电和磁的载体上。汉字书写难,拼音输入易学易记已经成为汉字输入的主流方法,不仅在计算机上使用,也在移动通信和手机上使用。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局限,文化沟通、传递、共享的功能日益强大。

                  老师上课的讲义、资料都是通过公邮共享,大多数地方填表也都要交电子版,和朋友们的交流更是少不了电脑。

              第二种,赞成。

              作为华人,汉字和汉语才是自己的灵魂的栖息地,是根。中国汉字对亚洲各国有很大影响。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母语情感的淡化。

                  汉字是中华文丈化的标志与载体,提倡正确“书写”,是因为书写是汉字的基本属性,是汉字传播的前提。

              (1)针对规范汉字书写引发的争论,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12分)

              (2)汉字书写载体的发展引起了汉字还要不要进行规范书写的争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汉字规范书写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材料说明真理具有怎样的特点。(10分)

              (3)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为学生汉字书写规范的推进提两条合理建议。(4分)

               

            • 10.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图3描述了汉字“马”的演变过程,从中可以看出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汉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
              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