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比较成本学说”是李嘉图整个经济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嘉图举例说,有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英国,生产两种商品,葡萄酒和毛呢。生产同量的这两种商品,各自需要的工人数是,葡萄牙为80人,英国为120人;葡萄牙为90人,英国为100人。如果不进行国际分工,两国都生产这两种商品(均以劳动一年计算劳动量),则葡萄牙需要170个工人,英国需要220个,两国共需要390个工人。而如果葡萄牙专门生产酒,然后用80个工人生产的酒去交换英国的毛呢,就可节省10个工人的劳动,英国专门生产毛呢,然后用100个工人生产的毛呢去交换葡萄牙的酒,就可以节省20个工人的劳动。两国共需要花费360个工人的劳动就可生产出同样数量的酒和毛呢,两个国家都能得到好处。李嘉图第一次以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并不局限于绝对成本的差异。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出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4分)
              (2)试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这一学说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何启示?(8分)
            • 2. 绝对优势和劣势并不是决定国与国之间贸易关系或者人与人之间分工关系的唯一因素。甲在理财方面对乙有绝对优势,乙在推销方面对甲有绝对优势。由甲负责理财,由乙负责推销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甲相对于乙不仅会理财,而且更会推销,那么这两人的分工需要重新思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1)甲与乙如何分工更有效率?
              (2)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和政策主张。
            • 3. A【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国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渐成固定模式。
              材料二:在2010年5月举行的英国议会选举中,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赢得半数以上议席。经过艰难磋商,保守党与自民党最终达成联合执政协议,保守党领袖卡梅伦随后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任命,出任英国新首相,英国出现了战后首个“联合政府”。
              (1)在英国的政体中,国王、议会和内阁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
              (2)请运用国体和政体关系知识,说明“联合政府”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英国政体的根本改变。
               
            0/40

            进入组卷